百科

三星堆遗址重要出土文物

作者:admin 2020-10-03 我要评论

整理/岳颖 一号神树 (树干残高359厘米,通高396厘米) 二号坑出土了8棵青铜神树,其中一号神树修复得最为完整,也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它由...

整理/岳颖

  

一号神树

(树干残高359厘米,通高396厘米)

二号坑出土了8棵青铜神树,其中一号神树修复得最为完整,也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它由基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基座为圆形底盘,其上用三叉支架交汇成一个山形树座,树座上绘有精美的云气纹,寓意“神山”。树铸于“神山之巅”正中,卓然挺拔。树分三层,每层三枝树枝,共9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全树共27枚果实,9只飞鸟。树侧有一条缘树而下的长龙。

神树的树顶已经残断,推测上面应立有一只神鸟,由此整树共有10只飞鸟,对应远古的“十日神话”:传说从前东边有一只巨大的扶桑树,是10只太阳神鸟的栖息之所,每天早上有一只太阳神鸟从扶桑树上飞入空中,晚上落下休息,构成白日与黑夜。关于树的内涵,学界看法不一,但大都将其界定为“神树”,认为它是古代传说中扶桑、建木、若木等神树的复合型产物,其主要功能是“通天”。

  青铜大立人像

(人像高180厘米,通高260.8厘米)

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出土时人像从腰部断为两截,后经修复。人像大眼、直鼻、方颐、大耳,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其双手环握中空,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似持有某种法器。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

人像端庄肃穆,专家推测可能是一代蜀王或群巫之长,或是两种身份兼而有之,象征着神权与王权结合的最高权力。还有人认为其形象酷似汉语古文字中“尸”字的字形,应将其解读为“立尸”,即具有主持祭神仪式的主祭者和作为神灵象征的受祭者的双重身份。其所站立的方台,应该象征着祭祀的道场——神坛或神山。而对于他手中究竟持有何种法器,学界未达成共识,有人认为是玉琮,有人认为是权杖,有人认为是大象牙,还有人认为他什么也没拿,只是用手在空中挥舞,是祭祀中的一种特定姿态。

  金杖

(全长142厘米,直径2.3厘米)

已出土的中国同时期金器中体量最大的一件。系用金条锤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出土时木杖已炭化,仅存金皮,金皮内残留炭化的木渣。金杖的一端平雕一段长46厘米的图案,图案共分三组:靠近端头的一组是两个前后对称的人头图像,人头面带微笑,头戴五齿高冠,两耳各垂一副三角形耳坠;靠近杖内部的两组图案大致相同,上方是两只头部相对的鸟,下方是两条背部相对的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压有一只羽箭,箭头深插入鱼头内。

关于图案的内容,有人认为象征着崇鱼和崇鸟的两个部族联盟,形成了鱼凫王朝;还有人认为鱼鸟象征着蜀王能上天入地,沟通人神。关于金杖的性质有“王杖说”“法杖说”“祭杖说”“法器说”等多种看法。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金杖是古蜀国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器”,象征着王权与神权。

  青铜纵目大面具

(高66厘米,宽138厘米)

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当数二号坑出土的三件青铜纵目面具造型最为奇特,它们被研究者根据大小分为A、B两型,造型大体相同而略有差异。此为B型面具,器形较大。该面具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故被称为“千里眼”“顺风耳”。短鼻梁,口阔而深,似微露舌尖,做神秘微笑状。其额部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来铸有精美的额饰,可以想象它原来的整体形象更为精绝雄奇。

这尊面具的超现实风格使其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目前主流看法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人神同形、人神合一的意象造型,是古蜀人的祖先神造像。

  青铜跪坐人像

(高14.6厘米,宽8.2厘米)

该人像发式颇具民族特色,头发从前往后梳,再向前卷。宽脸方颐,双眼圆瞪,正视前方,张口露齿,神态严肃,云雷纹坚直方耳,耳垂穿孔。跪坐,双手抚膝。上身穿右衽交领长袖短衣,腰部系带两周;下身着“犊鼻裤”,一端系于腰前,另一端反系于背后腰带下。手腕戴镯,足上套袜。

跪坐姿势是商周时期起居与供奉祖先、祭祀神天等正式场合的举止仪节,贵贱无别。“犊鼻裤”在古代一般为贫贱者所穿,故有学者认为其为奴隶像。但青铜在当时为重要物资,用来为下层人物塑像的可能性不大,戴镯、套袜又显示其身份似乎并不寻常,故也有学者认为它表现的是作祭祀祈祷的巫祝形象。

  金箔虎形

(通长11.6厘米,高6.7厘米)

系用金箔捶拓成形,遍体压印“目”字形的虎斑纹。虎头昂起,张口做咆哮状,眼部镂空,前足伸,后足蹲,尾上卷,呈奔跑状。金虎呈半圆形,可能原来是粘贴于其他器物上的饰件。

虎形符号是巴蜀符号中最常见的一种,三星堆出土的很多文物都与虎有关,反映了古蜀人对虎的崇拜。中国古代民族多有崇虎的习俗,《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记载了巴人祖先廪君魂魄化为白虎的故事,反映了巴蜀先人对虎的崇拜与祖先崇拜的结合。

  青铜人身形牌饰

(背部上宽17厘米,下宽17.6厘米,高34厘米,通高46.4厘米)

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最神秘的器物之一,如今人们不仅没有理解其寓意与功能,连放置方法也不能确定。

整器造型颇似一无头无手之人体,上部如穿衣袍之人身,下有双柄,似双腿,腿前内凹,下端饰凸弦纹。器身满饰图案,主题纹饰为两组倒置的变形鹳鸟纹,鸟喙长及等身。古人认为鹳鸟非常神奇,它能够预知下雨,十分机警,《左传》还记录了模仿鹳鸟成群飞翔的军阵——“鹳阵”。铜牌以鹳鸟为主题,也许是古蜀人希望汲取其力量。还有学者认为该铜牌表现的是岷山的形态,铜牌的双柄象征着岷山上的若木。还有人认为这是一件祭祀用品。

至于放置方法,如将整器理解为一人形,应将其腿朝下放置,但这样鹳鸟图案呈倒置状态。且铜牌不带柄的一端有一道较宽的边缘,三星堆中有这种宽沿的其他器物均宽沿在下。铜牌的两柄虽形似人腿,但上有凹槽,不符合人腿的特征。所以有人认为该器物应该两柄朝上放置。

  金面人头像

(高11.3厘米,残宽21.5厘米)

三星堆出土了6件金面罩,其中4件戴在青铜人头像上,2件单独存在。后者形状与制作工艺与前者相同,应是从某件青铜人头像上脱落的,但考古学者如今还没有找到它们的主人。

人头像所戴金面罩系用金块捶拓成金皮,然后依照人头像塑造,上齐额,下包颐,左右两侧罩耳,耳垂穿孔,眼、眉镂空露出,面罩与人头像之间采用生漆调和石灰作为黏合剂。三星堆出土了50多件青铜人头像,仅有4件戴黄金面罩,后者应具有特殊的身份地位。

世界上最早的黄金面罩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和古希腊也有黄金面罩出土,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罩与后者外形相似,有学者推断三星堆受到了中、西亚地区文化的影响,由此推测商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中、西亚地区已存在文化交流。但也有学者认为黄金面罩是古蜀青铜文明的产物,未受外来文化影响。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看完下面15件事让你怀疑世界 看完头皮

    看完下面15件事让你怀疑世界 看完头皮

  • 初学者使用的魔方口诀

    初学者使用的魔方口诀

  • 王姓的来源

    王姓的来源

  •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