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元宵节从汉朝就出现了,习俗和如今差别很大!

作者:admin 2020-05-18 我要评论

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俗话说:正月汤圆圆又圆,吃过汤圆盼团圆,吃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元宵节的来源...

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俗话说:“正月汤圆圆又圆,吃过汤圆盼团圆”,吃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元宵节的来源和习俗。

“元宵节”的来源

 

元宵节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相传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习俗

1.吃“元宵”  

 

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因此,在元宵节首先要和家人吃上一碗美味的汤圆

为啥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宁波)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白砂糖做馅儿,外面用糯米粉包好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这种糯米球在锅里煮起来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叫被叫做“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北方的元宵则是把馅儿做成一个一个的小方块儿,之后放进机器里裹上一层一层的江米粉,最后直到被包裹成球状。所以元宵的制作过程也有“摇元宵”、“滚元宵”的说法。

宋朝的人口一般都集中在我国现在版图的中部、南部,而且浙江也是汤圆的发源地,当时是没有“包汤圆”、“滚元宵”的差别的,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到了现代,北方人并不把元宵汤圆作为一种“日常小吃”,而是作为到元宵节才会吃的特定食物。元宵的制作对环境要求比较高,做好的元宵多放几天,江米粉就会受潮,不适合长期储存,适合现做现吃,更加符合北方人“元宵节”才吃“元宵”的习惯。

2.祭门、祭户   

这种习俗多见于我国北方,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3.踩高跷  

 

高跷

 

踩高跷也多见于北方习俗,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4.猜灯谜

 

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5.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6.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7.舞狮子

 

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今年元宵节,你们家乡有什么活动呢?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元宵节从汉朝就出现了,习俗和如今差别

    元宵节从汉朝就出现了,习俗和如今差别

  • 日本东京的宁静雪夜,突发一场惊天叛乱

    日本东京的宁静雪夜,突发一场惊天叛乱

  • 童年失忆症:为什么你不记得小时候的事

    童年失忆症:为什么你不记得小时候的事

  • 一加手机

    一加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