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买东西没上过当,才是人生赢家

作者:admin 2020-04-28 我要评论

我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卖家的套路。/图虫创意 套路无处不在,快乐地买买买只存在于梦中吧? 文 | 莎乐美 原文首发于《新周刊》APP,欢迎下载使用 听说这家店卖的...

我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卖家的套路。/图虫创意
 
套路无处不在,快乐地买买买只存在于梦中吧?
 
文 | 莎乐美
 
原文首发于《新周刊》APP,欢迎下载使用
 
“听说这家店卖的‘神仙水’很便宜,老板说假一赔四,我赶紧下手了!结果收到了4瓶……”
 
“买了价格3000元的网课,听了几节后发现老师完全照着PPT念,是不是看我好欺负?”
 
“看到一款很火的电动牙刷,买来以后没两天就坏了,找客服退货,一个月都没回复我!”
 
在2万多人关注的豆瓣话题“哪些消费行为让你觉得自己受到了明明白白的欺骗”下,豆友们分享各种各样的奇葩经历,让人啼笑皆非。
 
 
明明白白地被骗,但我也没辙啊。/豆瓣
 
受骗恒久远,套路永流传。
 
生活已经这么艰难了,卖家你为什么还要骗我?
 
网购多年
 
我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如今,网购已经变成全民必备。“三天不收快递,感觉浑身难受”是大家的真实写照。
 
但沉迷于网购的年轻人,谁没被套路过?
 
网购商品的种种问题,让人苦不堪言。
 
 
去年双十一,俞飞容正在家里忙装修,想趁着优惠在网上买几样家具。
 
在一家一再强调“我们用的是上等材料,质量大可放心”的店里,他花了7600元买下一套沙发和一张床。
 
收到货开始安装时,俞飞容发现,沙发枕套发黄、抱枕填充物松松散散,里面满是黑色的脏东西,颈枕海绵也布满了斑点,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
 
 
就这质量,确定是“上等材料”?/知乎 @俞飞容
 
气愤的他找到客服处理,对方以“脏的部分可以换”为由,试图掩盖质量问题。
 
协商未果半个月以后,俞飞容使出杀手锏:投诉!卖家这才慌张,不情不愿地退了全款。
 
“虽然得到了赔偿,还是很生气。”俞飞容说。
 
明明是产品质量不好,还处处狡辩,这样的商家并不少见。
 
服装店卖的毛衣,不仅色差严重,材质薄如蝉翼,还散发出一股臭味,店家解释“这是光线原因”;
 
日用品专营店里的纸巾、肥皂、被单等物品,被顾客投诉“发黄发黑、布料勾丝”,客服却视而不见;
 
屏幕出现划痕、开机无法使用的电子产品,让消费者大为不满,卖家称“没有证据不予退换”。
 
说到商家的猫腻,有更多心酸故事。
 
巴尔买来一套心仪的水乳面霜,刚拆开就惊了:“这个50ml的面霜外表看着挺大,但它的底座空了一块,开盖后也能明显看到面霜没有装满,实际上连瓶身容量的2/3都不到。”
 
瓶身设计有“玄机”,骗过你的眼睛根本不是事。
 
标注500ml的化妆水,因外壳不透明,偷工减料是常态;一盒3cm厚的眼影,号称“非常耐用”,打开后用刷子蘸两下就见底,容量少得可怜。
 
 
护肤品的真实容量,令人生疑。/图虫创意
 
种类丰富的化妆品,套路花样百出,让人避之不及。
 
有的用包装骗人,以精巧的设计掩盖实际容量;
 
有的质量不合格,酒精、香精等化学品成分超标,造成消费者使用过敏;
 
还有的虚假宣传,把功效吹得天花乱坠,“30天变白”、“两周打败‘熊猫眼’”、“45天抚平眼纹”等等,从评价来看,这些产品并非这般神乎其神。
 
 
这种广告,谁信谁输。/新浪微博截图
 
“挑喜欢的商品费时,计算价格费脑”是很多人的共鸣。价格大坑,你我都踩过。
 
为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商家会把衣物和小件单品放在一起销售,并在写上大大的“赠品”字样,隐藏了真实价格。
 
一套标价699元的秋冬套装,包含了一件外套、一条裙子,同时还有一顶贝雷帽和两双袜子。看起来很划算。
 
但张瑶发现,如果只买外套和裙子,价格在500块左右。原来,套装里包装成赠品的贝雷帽和袜子,价格是199元。
 
节前促销,商家称“先加购物车可享8折优惠”,结果一买单,优惠就消失不见;
 
看到“分享此链接给5个好友即可获得XX元优惠”,你赶紧让朋友帮忙,系统提示:恭喜您获得1元优惠;
 
至于“满2000减10块”这种路子,出现在均价200元的服装店,好像不太合适吧?
 
一来一回,顾客对品牌的印象分全没了。
 
 
你说我要这券有何用?/图源微博
 
不少旅游订票平台也玩起了价格套路。
 
去年底,小倩在网上订了两张总价6000元、从国内飞往日本的机票。疫情袭来,她跟客服协商取消。
 
对方同意退款时,她觉得心里的石头落地了,但转眼就发现被扣了400元手续费。
 
“说扣就扣?招呼都不打,真是太坑了!”小倩生气地说。
 
经过一周的协商,平台最终勉强答应退回手续费,但这种体验让小倩感到很受伤。
 
 
强行被扣手续费的,不止小倩一人。/微博截图
 
疫情期间没生意,所有商家都一样。如果一有损失就让顾客承担,这样的平台,让人如何信任?
 
实体店不香吗?
 
更容易上当
 
网购风险高,线下实体店才是真爱?
 
这么想,显然对实体店家的才华一无所知。君不见套路千千万,无形最为致命。
 
冒牌货、捆绑销售、霸王条款,想在实体店寻找安慰?还是歇了吧。
 
和正牌在名字、包装上都极为神似的冒牌商品,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零食党杨佳走到小超市,看到货架上一字排开的“澳加澳”、“澳奇澳”、“奥达曼”、“奥利给”时,哭笑不得:“确实太像奥利奥本奥,一不留神就上当了。”
 
 
“老铁没毛病”?/图源微博
 
酒类的仿冒品也大有空间。安达不止一次在超市里见过名酒品牌“拉菲(Chteau Lafite-Rothschild)”的替身“拉非”、“拉斐”等等。
 
这种假酒打着拉菲的“擦边球”,价格却便宜到连正牌的零头都不到。“199块的82年拉菲,我真的不敢喝,但是卖得是真好。”安达说。
 
 
虽然是假酒,在市场上却很受欢迎。/新浪微博 @lianglvxi
 
一瓶82年产的拉菲,目前在奢侈品网站的价格为96000元。卖假酒之前,求求卖家先了解一下行情吧!
 
仿冒品大行其道,囊括的种类之多让人惊叹。
 
零食、饮料、洗护品,服装、鞋类、奢侈品,简直组成了“山寨帝国”,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存在的。
 
“抄名字”的做法太过普遍,以至于我们甚至忽视了这是违规行为。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一位教授在2018年一次采访中说:“很多冒牌产品,成本低、质量差,企图用这种方式把正规品牌的资源转化为自己的资源。”
 
 
奢侈品包包,也是各大假货商的“香饽饽”。/图虫创意
 
神不知鬼不觉的捆绑消费,一看吓一跳。
 
北京的刘先生去年在4S店购买了一辆总价30万元的车,交付尾款时,发现订单里出现了几种精品礼包、爱车保养费,高达1000多块。
 
这些在此前和销售沟通时都没有被提到,刘先生大为不满:“都没经过我同意,1000块钱不是钱吗?”
 
捆绑销售的套路我们都不陌生:
 
抢票太难?高速出票、退改无忧套餐了解一下;
 
想参加限量版球鞋抽签?先加购XX元才有资格。
 
这类看似隐形的强制套路,实在让人恼火。
 
 
高速出票,真的“高速”了吗?/图源微博
 
实体店打出的“硬气”霸王条款,更是把人逼到无语。
 
一个周末,林奇在超市购买了牛奶、面包和洗护用品。回家后发现,这箱特价49.9元的牛奶,里面有一盒已经破损流出。
 
工作人员说:“这是打折商品,不能退换。”
 
使用特价策略,就能明目张胆地把不合格商品卖给消费者?这种逻辑令人无法理解。
 
 
商家认为:“都这么便宜了,你还要求什么?”/图虫创意
 
霸王条款无处不在,这些你肯定都见过:
 
“本商场拥有活动最终解释权”、“买一赠一,对赠品不实行三包”、“禁止自带酒水”、“交费一律四舍五入”等等。
 
商家随意一句话,顾客没有反对权。
 
冒牌货满大街都是,想买到正品得看运气。坑人于无形的捆绑账单,观察能力不行还发现不了。不遵守我们的规定?那你只能自己认栽。
 
这下,你还觉得实体店购物“看得见摸得着”吗?
 
@套路商家
 
请你善良一点
 
满世界都是套路,受骗的人究竟有多少?
 
据企鹅智酷2018年发布的《315-中国网民受骗与维权调查报告》显示,食品、服饰和个人清洁用品是“山寨品重灾区”,购买过“仿冒”商品的消费者占总调研人数的53.1%;因购物受骗损失金额在500元以下的人数占总用户的65%,500~10000元以上的人数占比30.6%。
 
 
购物被骗,钱包扛不住。/ 企鹅智酷报告截图
 
不夸张地说,只要买东西,大概率就会受骗。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容易上当?还不止一次?
 
营销学有一种观点:成功的购物,必然能牵动我们所有的感官。
 
不管网购还是实体店,只要被某种商品的外观、包装、文案、气味或者手感中的任何一样吸引,你心里就会说:“买它!”
 
究竟质量如何,眼前不需要考虑。
 
 
买东西光看精致,大概率会上当。/图虫创意
 
卖家对我们的心理越是把握得精准,越能设计出天衣无缝的套路。当源源不断的利润流向口袋,骗几个顾客根本算不了什么。
 
全民购物的时代,当我们一次次被套路吸引买单,必然也会产生对无良卖家的戒备。
 
“剁手”固然快乐,但我们更在意的是品质高、服务优的购物体验。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好东西(1084)

    好东西(1084)

  • 买东西没上过当,才是人生赢家

    买东西没上过当,才是人生赢家

  • 同情瑞幸?你看看途牛才知道什么叫惨

    同情瑞幸?你看看途牛才知道什么叫惨

  • 好东西(1083)

    好东西(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