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瑞士:火车连接的国度

作者:admin 2019-12-21 我要评论

瑞士有欧洲公园之称,3100公里的铁路网将它的山野风光与城市景致编织在一起。天然与人工的背后,是瑞士对两者的精密把控。 瑞士的城际火车穿越冬日的山谷(视觉...

瑞士有“欧洲公园”之称,3100公里的铁路网将它的山野风光与城市景致编织在一起。天然与人工的背后,是瑞士对两者的精密把控。

瑞士的城际火车穿越冬日的山谷(视觉中国供图)

 

山野风光

像森林的绿被一场雨冲撒到山坡上,像把湖里的蓝倒灌进天里,再用云扎起篱笆,而云的白和它投到山上的影结成漫山斑驳的牛,而漫山的风系在它们脖颈的铃里。

如果风景是一体的,我只能想到这样的表述来展现瑞士的自然风光,这个夹在德、法、意、奥之间的中立国,以“欧洲公园”著称,百余年来未有变化。上世纪30年代初,朱自清留学英国时曾漫游欧洲,他那时见到,“瑞士的湖水一例是淡蓝的,真正平得像镜子一样。太阳照着的时候,那水在微风里摇晃着,宛然是西方小姑娘的眼。若遇着阴天或者下小雨,湖上迷迷蒙蒙的,水天混在一块儿,人如在睡里梦里。也有风大的时候,那时水上便皱起粼粼的细纹,有点像颦眉的西子”。

当我们坐上城际快车(Intercity)时,湖光山色便如电影镜头般在窗外闪现。那是我们到达瑞士的第二天,一早乘着阴雨从东北部的小城圣加伦南下,无缝钢轨上的双层火车平稳、安静,车内几乎没有乘客,窗外的景致是唯一吸引注意力的所在。出小城外,农田就在铁路旁边,牛群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妆点。天气渐晴,直到20分钟后,穿过一连串的隧道,楚格湖(Zugersee)宛若幽蓝巨兽,豁然把视野打开,山势起伏有了远近的层次。视线随着列车移步换景,领略“巨兽”多姿的轮廓。又进入隧道,山占据上风,湖被山环抱,涧谷幽深。仿佛看了一部100分钟的电影后,我们到达阿尔特·戈尔道(Arth-Goldau)。

那是登上瑞吉山(Rigikulm)的起点。蓝色的登山火车在车站静静等候,几乎直通山顶,不唯游客,山上的居民也乘坐此车通勤。列车车窗可以整体拉下来,相机与远山零距离接触,转入车厢,兴许脚下就卧着当地人的狗,正张着眼睛看镜头。购买瑞士旅行通票(Swiss Travel Pass)的我们,不需要再单独购票,任何一班火车都可以乘。山间小屋随山势倾斜,迎面有红色的齿轨列车下山,列车也成为一景。

铁路看起来陡,坐着却又很平稳,40分钟后,我们来到瑞士中部的瑞吉山。中国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说法,在欧洲人那里,瑞吉山必是他们心中的一段长城。瑞吉山因接待过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被称为“山峦皇后”,百余年来都是全欧洲的旅游胜地,山间的铁路建于1871年,乃欧洲第一条登山铁道。我对瑞士山野风光的感触也由来于此。

瑞吉山的知名基于它的位置。它属于阿尔卑斯山脉,海拔近1799米,虽然是它所在的卢塞恩地区四座名山中最矮的一座,却是瑞士中部最有名的瞭望台。站在山顶的瞭望台上,可以欣赏到阿尔卑斯山脉的全部景观和延伸到德国的黑森林和法国的平原。我们从瑞吉山的火车站下车,步行40余分钟可达山顶。

站在山顶的瞭望台可见周围450公里的湖山,却需要碰运气,眼力始终要与山间来来去去的云雾赛跑,云雾却带来独特的美感。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铃声方显空灵,唯有毫无所碍的云雾方能办到。

拨开云雾的最好方法则是乘坐缆车。缆车如一节公共汽车的车厢,从山顶直通山脚的湖边,仿佛插上羽翼从峭壁飞下,落地窗般的玻璃令落差带来的壮美一览无余。相比国内观光缆车的缓步慢行,这里的缆车更像通勤工具,十余分钟便到达目的地。而在山脚下的湖边,游轮已等候多时。

巴塞尔大教堂(视觉中国供图)

 

多彩老城

在3100公里的铁路网上,任何时候都有1000列火车在运行,使瑞士拥有世界上使用最密集的公共交通系统。作为游客,只要手持旅游通票扫二维码,就能无限次免费搭乘火车、巴士和游船,在90座城市内免费搭乘巴士和电车、免费参观逾500家博物馆,绝大部分登山铁路也能享受半价优惠。

若把这当作是只为游客而作的努力却有失偏颇,美观、便捷的公共交通就是瑞士人生活的一部分。平均每个瑞士人每年旅行超过2300公里,每天有120万人使用火车,占总人口的近1/7。人流往来之下,没有围栏和层层叠叠的安检,瑞士的火车站仿佛像每一缕空气开放。当我从瑞士抽身,回忆在那里一周的旅途,记忆并不由游览的顺序所织就,在我的脑海里,铁路是绵密的线,把目的地连在一起。

瑞吉山是山间蓝色的一根,而巴塞尔则是那条贯穿在城市里多彩的线。巴塞尔长期以宗教及文化名城著称于西方,从7世纪初便设有主教府,而它如今是瑞士第三大城市,以化工及医药工业著称,调和城市扩展与老城保护间的矛盾令人好奇。

从瑞吉山坐缆车、乘船、坐火车,不到两个半小时,便可到达瑞士西北端,与德法两国交界的巴塞尔。从火车站出来,有轨电车相隔一条马路。我们登上一列苍绿的电车,电车的颜色因运营公司而各异,有些印满巴塞尔足球队的队徽。那里的电车较国内的窄,至车头收拢成一个三角形,驾驶室内只有司机一人的位置。老城区内不准通私家汽车,只有公共交通畅通无阻,司机正襟危坐,确有些舍我其谁的架势。

巴塞尔横跨莱茵河两岸,火车站在右岸的小巴塞尔区,老城区在左岸的大巴塞尔区。瑞士是一个由26个州组成的联邦,每个州都有自己徽章和旗帜。沿途所见,巴塞尔城市州的州徽是一个镶嵌在白色背景上的黑色主教权杖。主教权杖向左弯曲,权杖向下变宽,末端是三个尖角,被三个线条中断。它们指向巴塞尔老城的最高处。

巴塞尔作为城市居住地的历史始于老城区最高处的教堂山。而如今耸立在那里的是巴塞尔的地标——巴塞尔主教座堂(Basler Münster)。这座大教堂几经变迁,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的卡洛琳王朝时期,于917年匈牙利人进攻整个城市时遭到毁灭。1019~1500年间,新建的教堂将罗曼式和哥特式建筑风格融为一体,1421年由乌尔姆主教座堂和斯特拉斯堡主教座堂钟楼的建筑师乌尔里希加以扩建,使其呈现出现在的规模。

“乍一看来,巴塞尔大教堂显得刺眼,使人不快。首先,已见不到一块彩绘玻璃;其次,它已被刷成了深红色,不仅教堂内部刷成了深红色,而且教堂外部也不例外,这样做就是无耻了;况且,还从广场的路面一直刷到钟楼顶尖;这样,15世纪建筑师建起的如此壮美的两个尖塔,现在却如两个刺向青天的胡萝卜。——然而,最初的愤怒消散后,人们开始观赏教堂,竟感到有些喜欢它了;它还有许多迷人之处。彩色瓦片的房顶独特而雅致,侧边那带灯笼式楼梯的两座尖塔很美。”在19世纪40年代,雨果曾沿着莱茵河游览,见到这座红色砂岩的建筑。兴许是100余年来,深红的墙体有些褪色,如今的教堂宛若夕阳。教堂内的彩绘玻璃已经恢复,教堂外几乎全是500年前的街道和房屋,唯有自行车可以穿行而过。

站在教堂的高地,可以一睹巴塞尔全城的壮丽风采,还能看到瑞士、德国和法国三国的交界地。在高地之下,平民的生活区里有500年历史的巴塞尔市政厅,它周身的红色比大教堂深得多。市政厅前是集市广场,那里是交通汇聚的地方,因为以市政厅的红色为背景,有川流不息的斑斓色块,它们像彩色的毛细血管通向现代的右岸,乃至远郊的各个角落。

人工与自然的精密把控

就如同瑞吉山给人的印象仿佛蓝、白、绿三个大色块的堆叠,巴塞尔则像是各种色彩的拼贴,若二者处在乡野与城市的两极,便捷的交通使它们相得益彰,我不由得好奇,它究竟在这个国家是如何实现的?

旅途仍在继续。自巴塞尔南下,两个余小时后,我们到达最后一个目的地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的所在地是一座山城,高低落差近400米,山下是莱蒙湖,被山环绕,恍若苍山洱海,而往来的游船跨国航行,一头挂着法国国旗,一头挂着瑞士国旗,赶上有婚礼,两国的人都用法语送上祝福。游船靠岸的码头正对着洛桑引以为豪的全自动地铁。地铁无人驾驶,6公里的地铁耗费了7.5亿瑞士法郎,因为列车一半穿行在山里,一半穿行在地面,终点则是接近山顶的洛桑东部中心地带。站台也随之是倾斜的,要始终防范拉杆箱忍不住跑下山。

山中的铁轨之外,是依山而建的街区,除了30年代的一幢十余层的高楼,再没有高层建筑能突破市民的投票。山势的起伏仍在,但列车从地下转入地上,穿越的高架桥下面曾是激流的河谷,如今被建成四通八达的街道。优美的景致,往往意味着对环境精致的改造,它背后的肌理,令我回想到第一天的旅程。

苏黎士的机场是我的落脚点。旅游攻略中介绍,共有8条环游瑞士的火车线路,遍及瑞士各地,总长度达1200公里。瑞士最大的城市苏黎世乃最受青睐的出发地之一。从苏黎世湖出发,前往圣加伦,然后乘坐阿尔卑斯山麓快车到卢塞恩,接着乘坐金色山口快车前往因特拉肯和蒙特勒。接着从日内瓦湖出发,游览马蒂尼、布里格和采尔马特,然后乘坐冰川快车前往库尔和阿尔卑斯度假胜地圣莫里茨。在这里,夏季乘坐伯尔尼纳快车和伯尔尼纳巴士快车前往卢加诺,冬季则可乘坐棕榈快车。最后则是乘坐圣哥达全景观快车折回卢塞恩,并返回苏黎世。

我们体验了自苏黎士至圣加伦,再至卢塞恩的一段。而在前往圣加伦前,我们最先来到欧洲水流量最大的莱茵瀑布(Rheinfall)。前往那里需换乘两次火车,瑞士任何地方的公共交通都极其准时,对于行程密集的游客,错过一班,便会带来连锁反应。我们下错了火车站,却在铁轨外便乘上了公交。当我们忙不迭地到达目的地时,我所见的,日后被印证了无数次观感,再大的名头,于本地人也像是家门口休闲的公园。瀑布的水如碧玉,时时刻刻扬起水墙,瀑布旁的长凳上坐满拖家带口的夫妇晒太阳。

却是瀑布旁的展览馆——里程碑微型世界(Smilestones Miniature World Enty)最令我惊喜。那里有瑞士最大的微型景观,工作人员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在120平方米的房间里,把瑞士著名的景点都按照1∶87的比例还原成了模型。穿插其间的是超过1000米的铁轨,80辆火车在上面奔跑,周围零零总总有3500幢建筑、400辆车、1.5万人和5000盏路灯。工作人员向我们演示,在控制室里,GPS实时监控火车的路线,而“地面”之下的三层铁轨让火车始终能够在山间往复奔驰。甚至他们将制作景观的工作室也开放给游客,只要有耐心,铁轨内的电路如何拼接,如何用树脂做河水,都能尽收眼底。

人们精确地知晓山川地貌,乃至建筑与山川的关系,在我看来,那恰是人工与自然结合的基石,也正是“欧洲公园”的奥秘所在。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文豪、史密斯和菲菲的炖菜

    文豪、史密斯和菲菲的炖菜

  • 读者来信(1073)

    读者来信(1073)

  • 虎妈威震逍遥津

    虎妈威震逍遥津

  • 《我的事说来话长》:治愈式“啃老”

    《我的事说来话长》:治愈式“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