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破净”成了常态

作者:admin 2019-12-25 我要评论

11月A股仍在调整,资产为正的企业中破净股逼近400只,占到上市公司数量的十分之一,不论是绝对数量还是比例,均接近历史峰值。为什么如此多的股票都值不出资产的...

11月A股仍在调整,资产为正的企业中破净股逼近400只,占到上市公司数量的十分之一,不论是绝对数量还是比例,均接近历史峰值。为什么如此多的股票都值不出资产的价格,“破净”是否应该是普遍现象?

一直以来,投资者都认为“破净”是非常态现象,“破净”股大量涌现往往预示着市场大底,如2005年998点时“破净”股占比高达13.4%,2008年市场调整超过70%后,“破净”股占比10.9%,随后市场均开启了大尺度的牛市。但近年来的情况却有所不同,2017年收官后,两市留下了40只“破净”股,2018年股市大跌之年,年底两市留下422只“破净”股,尽管转过年股市反弹,但在反弹的高峰,仍有很多“破净”股存在。随着市场平静下来,“破净”资产公司越来越多,从5%到年中的8%再到现在的10%,“破净”依然故我。

其实在海外市场,股票以折价交易不是罕见现象,自可等闲视之。美股10年来涨了3倍,但“破净”股仍高达20%。港股中的“破净”更是家常便饭,2016年初甚至出现过恒生指数的“破净”,在均值“破净”的情况下,接近一半的恒指成分股都在以低于净资产的价格交易。

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折价企业,颇令投资者怀疑这个资本交易的市场是否有效。但很多次“破净”,事后都证明了市场的正确。比如曾经的商誉损失之王天神娱乐,市值仅40亿元,可仅是商誉减值计提准备就达到49亿元。在“爆雷”之前,它商誉的“雷”是埋在净资产里面的,一旦爆雷,净资产就灰飞烟灭了。“破净”的另一种情况是财报滞后,净资产近期的变动没有反映到财务报表上,报表资产大于实际资产。

市净率这个估值指标当然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主要的局限是净资产由于入账或计算方式、资产升值潜力、资产质地的不同,内在价值有巨大差别,所以不少行业的净资产不能等同于清算价值。就如你用一千块钱买了一件衣服,或用一万块钱买了一件珠宝,买进来是这么多,账面是这么多,再想卖出去可就难卖出这个价了。有些行业的净资产简直是企业的包袱,在停业清算时根本卖不到折旧后的净值,比如钢铁厂的高炉、不能起飞的飞机。所以很多时候,在股市低迷时,钢铁股和交通运输行业的股票是“破净”军团的常客。但市净率却特别适合银行业。因为银行业的净资产主要是现金资产,与实际价值最为接近。国际上一般都把市净率作为银行业的估值指标,而不是市盈率或市销率、市现率。通常情况下如果市净率低于1,往往是银行业具备较大投资价值的指标。

今年的“破净”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公用事业、交通运输、采掘、银行、建筑装饰等六大行业,在总市值过百亿的“破净”股中,国企占比较多,甚至不乏绩优蓝筹和“中字头”个股。比如“银行系”中的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交易价格只在净资产的六成左右;宝钢股份、中国交建和中国中铁等国际队大蓝筹也只在七成左右;更有甚者,以煤炭资源为主要资产的中国神华也跌破了净资产。这些“中字头”个股,显然不是质地差,只不过变现比较难罢了。

A股市场在走向成熟,越来越港股化,只给那些优质且有着光明前景的企业高估值。或许,这正是投资者对抗越来越多IPO的用脚投票。资质平平的企业,尽管财务指标迈过了上市门槛,还是请谨慎绕行。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文豪、史密斯和菲菲的炖菜

    文豪、史密斯和菲菲的炖菜

  • 读者来信(1073)

    读者来信(1073)

  • 虎妈威震逍遥津

    虎妈威震逍遥津

  • 《我的事说来话长》:治愈式“啃老”

    《我的事说来话长》:治愈式“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