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者来信(1069)

作者:admin 2020-01-05 我要评论

拆不掉的太阳能 父母居住的小区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楼房是五层砖混结构,小区环境以及房间格局随着时代变迁已经不能满足年轻人的居住需求,而在小区里生活...

拆不掉的太阳能

父母居住的小区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楼房是五层砖混结构,小区环境以及房间格局随着时代变迁已经不能满足年轻人的居住需求,而在小区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们又故土难离,慢慢地,小区里就多为老年人居住了,年轻人只在逢年过节时回家与老人团聚。

平日里小区安详静谧,陪伴老人的猫儿、狗儿也慵懒得很;唯有那些跟随父母一起老去的各种管道、线路以及楼顶的太阳能,随着年龄增长,脾气也逐渐大了起来。小区位置比较偏远,在未被拆迁改造的老城区,同时由于建造之初很多线路、管道布局都不规范,如今维护起来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再加上与老人沟通又比较困难,维修师傅通常不愿意承接这种小区的零散小活。

很多做子女的为了让老人省心,就将家中的上下水管以及电路进行整体改造,并安装了新的热水器,将楼顶的太阳能直接弃用。改造的住户越来越多,楼顶弃用的太阳能也逐渐多了起来。很快,那些曾经给人们带来热水的太阳能就被慢慢遗忘了。

前些天,大风将一个弃用已久的太阳能从楼顶吹落了下来,好在当时楼下没人没车,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一时间,废弃的太阳能又成了老人们热议的话题。

很多老人觉得楼上的这些太阳能就是一个个“不定时炸弹”,希望找到办法解决问题。大家开始咨询怎么拆除那些楼顶弃用的太阳能,有人认为那些都是可以卖钱的,于是想将弃用的太阳能卖给收破烂的,并让别人帮忙把太阳能拆下来,结果被果断地拒绝了,回答是东西不值钱,就算再给100元的报酬也没人愿意干。后来有人提议可以找安装太阳能的师傅来拆,也被婉拒了,对方的意思是,如果有新装的用户才可以考虑。

老人们想自己动手拆,可他们连上楼回家都费劲,更不要说爬到楼顶上将半人多高的太阳能请下来了,只有让自己的儿女上手。等儿女一回家,才发现问题似乎不那么简单,儿女都是坐办公室的,登梯上高、拉绳拽纤这些活儿看起来简单,真要实际操作起来完全干不来,而且想找个帮手都费劲,今天李家的儿子回来了,可邻家的姑爷不在家,明天隔壁的小张来陪父母了,但李家儿子又去上班了。

废弃的太阳能依旧搁置在楼顶上,慢慢地老人们也不再谈论这事儿,转而聊起了别的新闻。(读者 胡杨)

 

 

搬迁的猪肉一条街

六叔在家乡集镇卖猪肉,去年以来,他的生意一直不太好,主要原因是,他的猪肉摊位挪了地方,顾客少了。

六叔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在集镇中心区域卖猪肉。那地儿刚开始只有几家卖肉摊,后来,随着小镇人口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弃农经商。六叔就是在那个时候看准了卖猪肉的风口,加入了“卖肉佬”行列。很快,集镇中心区域聚集了30多家卖肉摊,成为名副其实的猪肉一条街。

我对猪肉一条街的印象非常深刻,小时候,我经常站在六叔的摊位旁帮他吆喝:“卖猪肉啰!足斤足两!炒着吃炖着吃,咋做咋香!”猪肉一条街是整个集镇最热闹的地方,几乎家家户户都爱买猪肉,六叔的生意非常红火,每天都能卖出一两百斤猪肉。当然,其他“卖肉佬”的生意也不逊色。

靠着猪肉生意,六叔与很多“卖肉佬”都赚翻了,短短几年内,他们都相继在集镇上买地建了房子,成为乡下邻居艳羡的“城镇人”。

5年前,集镇东部一块面积很大的荒地被拍卖,集镇首富阿肥炎中标。根据协议,阿肥炎把荒地开发成商铺,镇政府负责“招商引资”。经过两年的建设,荒地不再荒,商铺一间连着一间,在入口处的一块大石头上,刻印着当地知名书法家题写的“新市场”。

新市场虽新,可地段偏僻,顾客很少,很难吸引商户。鉴于此,阿肥炎出台优惠政策:免掉商家的第一年租金。那一年,每个商铺都热热闹闹,看上去一片繁荣。可是,街上的行人依然稀稀疏疏……一年后,租金不再免,一大半的商家都撤出了新市场。

无奈之下,阿肥炎私下请求镇政府出面,把商家“拽回来”。镇政府最终想了个办法:把猪肉一条街整体搬到新市场去。

即便是现在,走在猪肉一条街上,依然可以看到曾经贴在街头上的大字文件:为了经济发展,为了疏解中心区域交通拥堵的现状,猪肉一条街全部搬迁……

而六叔与同行搬到新市场后,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很多顾客直言:我宁愿去离家最近的店铺买鸡蛋、鸡肉,也懒得跑到偏远的新市场买猪肉。

新市场的建成投用,不仅让政府失了声誉,投资方成本打了水漂,还害得商家丢了生意,顾客买猪肉也不方便了。

(读者 夏天雪)

夭折的骑行

我儿子酷爱骑自行车。平日秀气的文弱男生,一旦骑上自行车,秒变酷帅的追风少年。那迎风骑行的身影,简直就是速度与激情的代表。

他从骑着附带支撑轮的童车开始,几乎每天都要到小区对面的公园骑上一个小时左右,一个人也可以骑得很嗨,绕着公园的圆形广场一圈又一圈地骑到大汗淋漓。

进入小学后,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子喜欢放学后约在一起,放下书包推上自行车,在小区里骑行,你追我赶地常常会比拼速度,难免会撞到人。小区里反对孩子骑行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业委会为了响应这些业主们的呼声,三番五次地发布限制令。渐渐地,小区里骑行的身影不见了。

儿子很难过,问我:“那让我去哪儿骑呢?”我想起有个郊野公园,不限制自行车进入,也没什么人。于是,某个周末,我开车带上儿子和自行车来到这个公园。我在公园门口扫码了一辆共享单车,我俩一人一辆,沿着公园的小道骑行,因为人少,可以撒欢可以慢行,行大道钻小径,上岗下坡,偶遇风景美妙之处,就停下来欣赏一番。正庆幸寻觅到一处骑行的好地方,儿子却发现他的前后车胎都没气了。我仔细查看了一番,发现车胎上扎满了某种植物的刺,直接把胎从外到内扎破了,郊野骑行就这么不愉快地结束了。我们费了半天工夫才把刺一个个拔出来,推回到停车处,再去修车,把前后胎都换了。我感觉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儿子也非常气馁。自此,儿子就不怎么骑车了,他最爱的骑行运动就这么夭折了,自行车也搁在阳台落了灰。

小区里的设施有老人的健身器材,有幼儿的滑梯、跷跷板、沙坑等设施,除了一处铁丝网拦起的篮球场,压根没有为7~12岁儿童专门设计的健身器材或设施。似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得待在家里写作业,下楼玩已属不该,哪还敢奢求什么专门的健身设施或活动场所。

我们对面的公园里,有一片很大的空间,大概有1000平方米左右,最初是市内公园标配的儿童游乐场,因为顾客不多,渐渐地没了生意,那些游乐设施都撤走了,徒留下一片空地,长满了杂草。如今被快递公司租用,成了物流快递的集散地。这里是市政公园绿地,实不该这样被浪费或者非法占用啊。(读者 李秀玲)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文豪、史密斯和菲菲的炖菜

    文豪、史密斯和菲菲的炖菜

  • 读者来信(1073)

    读者来信(1073)

  • 虎妈威震逍遥津

    虎妈威震逍遥津

  • 《我的事说来话长》:治愈式“啃老”

    《我的事说来话长》:治愈式“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