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两面人

作者:admin 2020-04-19 我要评论

1860年8月21日,被英法联军攻陷后的天津大沽炮台。前景是防御工事鹿砦(FOTOE供图) 6月4日,俄国公使伊格纳提耶夫离津南驶,本打算4天后赶到上海,谁知乘坐的舰...

1860年8月21日,被英法联军攻陷后的天津大沽炮台。前景是防御工事鹿砦(FOTOE供图)

 

6月4日,俄国公使伊格纳提耶夫离津南驶,本打算4天后赶到上海,谁知乘坐的舰船不给力,整整用了10天。那是俄美亲善的时期,小伊抵沪后,应邀下榻于美国领事格理德的寓所,华若翰公使恰好也住在那里,二人很快取得了一致,决定在即将发生的英法侵华战争中严守中立,“只有在特别有利的情况下,才充当交战国之间的调停人”。小伊希望两国发布一个联合声明,华若翰没有答应——知道英法方面对沙俄的反感与戒备,无意于与之捆绑得太紧。

其时额尔金与葛罗尚未赶到,伊格纳提耶夫积极展开与两国在沪大员的交往,结果是处处遭受冷脸。尤其是英国公使卜鲁斯(一译普鲁斯,额尔金的弟弟),“急躁、傲慢、充满大不列颠式的成见和自负心理”,“无法掩饰他对俄国的仇视,他认为俄国是造成去年英国军队在大沽口失败的罪魁”。而法使布尔布隆则显得平庸,跟在英国人后边亦步亦趋。

驻沪主持与各国谈判的,是刚刚升任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的薛焕。此人精明练达,道光末以一介举人选授金山知县,历任苏州知府、苏松太道、江宁按察使、布政使等职,常驻上海,与外国人打交道甚多,算是较早办理洋务的务实派。清廷以办事不力撤掉两江总督何桂清,提升与英美法使领相熟的薛焕为钦差大臣。薛焕从华若翰口中得知俄使抵沪,即派华商杨坊等密行打探,将得到的情报飞奏朝廷:

卜酋、布酋经该商等于有意无意间再四譬解,劝其不必带兵北行,正在尽力筹谋。今因俄酋到此,极力怂恿英法打仗,并云在京日久,述及都门并津沽防堵各情形,言之凿凿,谆告卜鲁斯、布尔布隆不必误听人言,二三其见,竟赴天津打仗,必须毁去大沽口炮台,和议方能成就。而卜酋、布酋为其所惑,主战之意愈坚,有不候额尔金、葛罗到来,即行北驶之议。俄酋又许同去……

驻沪官员的信息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华商和买办向外商打听,二是来自几家报纸。再加上幕府中绍兴师爷一番妙笔生花,有意误导,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之处很多。薛焕此折,严重夸大了伊格纳提耶夫的作用。接下来一连数折,皆说到由于俄使煽惑,英法联军已决意北犯,并报告敌舰准备了大量军火马匹,还“带有竹梯约高一丈五六尺,共600余架”,当然是为攻打炮台所备。

清廷接报之后,谕令薛焕设法戳穿小伊的诡谋,曰:

俄酋希图于中取利,已无异义。现在惟当暗用离间之计,密嘱华、夷二商相机排解,告以俄酋在京屡有帮助中国之说,此次未必非诱令英法前来,使受惩创,意图见好于中国,不可听信俄酋之言,致乖和议。天津已有准备,即来打仗,未必即能取胜,徒劳无益。

真是朝中无人啊!这样一个笨拙的离间计能有谁相信呢?其实在接奉谕旨之前,薛焕已让人广为散布:俄使在北京待了将近一年,力图获得黑龙江与滨海的大量领土,“但经过忙碌奔走却一无所获,现在伊格纳提耶夫来到上海,就是专门为此事来求助于联军的”。用的也是离间计,却显然高明不少,也给小伊带来很大麻烦。

为扭转被动局面,伊格纳提耶夫分别向各国公使发出一份通知,阐述俄国的立场。他承认与清朝的谈判陷入僵局,将此与去年英法在大沽口的惨败相联系,表示衷心支持英法关于传教和贸易的吁求,也建议列强应抛弃成见,共同对华施压。小伊说俄国虽保持中立,但自己奉旨离开北京,然后同联军同时到达大沽口,也会使清廷意识到危险。而最后一句“联军给予中国军队的严重教训,终将使清政府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无疑是在煽动战争了。

这场战争需要他煽动吗?英法联军是在他煽动下才决定北上的吗?否。小伊只是要表明观点,解除疑虑,套近乎,争利益。英法公使的态度有所改变,华若翰也答应与俄国采取一致行动。在这一过程中,伊格纳提耶夫不卑不亢,即便额尔金与葛罗来沪后亦如此。因俄法关系已有很大改善,他与法国特使葛罗相处很亲切,告知了不少在北京获得的信息;而见大英特使额尔金总是一副牛哄哄的模样,小伊也端着,绝不首先前往拜会。

英国人(也包括法国人)的疑忌不会因他的一个声明就消散,也不希望中立国代表去直隶湾,不高兴在攻打天津海口时有一批旁观者,尤其对伊格纳提耶夫极为提防。对英法联军来讲,打仗是前提和手段,和谈是目的,以打促谈,迫使清廷接受其条款,所以才担心“精通中国事务和深谙北京政府”的小伊搞破坏。伊格纳提耶夫利用一切机会作出解释,他以华若翰的进京遭遇为例,说明清廷对列强的整体排斥,也分析了形成种种误会的原因,渲染肃顺等主战派影响了清帝。这类分析自然会夹带私货,但对于不识内情者而言是新鲜的。小伊也坚决驳斥去年为大沽口清军提供武器和军事顾问的说法,说“普提雅廷伯爵确实有过向中国人提供数千枪支的打算,但是当俄国政府一知道武器将用以反对欧洲列强的联军时,马上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哈,又在编谎,他们正是希望清军用所赠枪炮打击联军,也表示直接运抵大沽口,并提供教官和改建炮台,只因清廷不许才作罢。这些话在额尔金那里作用有限,却使华若翰很认可,终于同意向清廷发出一份联合声明,表达了中立立场与和平愿望。这是心计缜密的小伊留下的伏笔。他还给军机处发出照会,说奉命与美国代表返回津门,并准备帮助中国与英法联军达成和解,也是一个伏笔。岂知清朝君臣听信了薛焕的奏报,对小伊切齿痛恨,俄美公使联署以及他本人的照会皆被退回。

额尔金不愿在即将发生的津门作战中有几个“吃瓜群众”,俄美公使决定提前离沪,待大批联军舰只赶到,却发现小伊与华若翰已在离大沽口不远的北塘停泊。真是狗皮膏药啊!而清廷见海面上如此之多的外国军舰与士兵,也不免惊慌,分头复照俄美公使,希望他们能协助达成和解。伊格纳提耶夫很清楚此时不宜出面,干脆来个置之不理,而华若翰则欣然接受,与中国官员联络频繁,友谊的小船来来往往,激怒了英法特使。清方很快发现华若翰的许诺落空,也终止了与他的联系。

华若翰有点儿学者化,也有美国佬的简单真率,却缺乏处置复杂局面的经验。处境难堪的他讪讪离去,小伊则坚持留在当地,目标是“博得双方的重视”——一面消除联军的成见,取得他们的信任;另一面使清廷确信俄国的中立和调解能力,恢复中断的谈判。这个角色有些像时下所谓“两面人”,可当一个两面人也大不易。此时他仍深受清廷和联军两头嫌忌,然比起早先的两头憎恨,已有了很大变化,不是吗?这个年轻家伙很有耐心,不动声色地等待着时机。(待续)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蹭饭的友情

    蹭饭的友情

  • 两面人

    两面人

  • 读者来信(1082)

    读者来信(1082)

  • 跟着谁有饭吃

    跟着谁有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