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为什么是爱情

作者:admin 2020-05-06 我要评论

(图 谢驭飞) 文/冒茜茜 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爱情在文学、音乐等艺术作品里所占的分量,远远大于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比重。一个人的一生,历经童年、少年、...

(图 谢驭飞)

 

文/冒茜茜

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爱情”在文学、音乐等艺术作品里所占的分量,远远大于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比重。一个人的一生,历经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几十年的日子里,以“爱情”为主旋律的,大概最多只有三五年。可为什么随便放一首歌,唱的是爱情;翻开一本书,写的是爱情;打开电视机,演的又是爱情?

我先生认为,这是因为爱情虽然短暂,但冲击力却太大。就像帕斯捷尔纳克写的:“人不是活一辈子,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而是活那么几个瞬间。”相比于生命中的其他时刻,爱情更容易带给人那几个“瞬间”:暗恋的忐忑,相思的愁苦,表白被接受的狂喜,爱而不得的绝望……所有与之相关的情绪,都可以被放大直到峰值,有时甚至让人无法承受。而大脑似乎对于这种激烈的东西,记忆尤其深刻。哪怕很多年后,已经记不清对方的脸庞,也不再有往日情愫,但当时那种激烈的感受——认为人生从此圆满的狂喜,或者感到人生无法继续的痛苦——都还历历在目。

我觉得,爱情之所以被翻来覆去地叙述探讨,是因为它最可贵也最复杂的地方——它包含了一种自主选择性和开放的可能性。在我们重要的、亲密的关系中,爱情似乎是唯一可以选择的。血缘关系虽然亲密,而且带有天生的责任和义务,但并不是自主的。生而成为谁的子女,后来成了谁的父母,都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朋友虽然可以自主选择,但终究隔着点距离,不能日日相对、终身厮守。唯有爱情能将陌生人变成至亲,有把个人审美和义务责任自然统一的可能。而它天生具有的排他性,更是开启了无数戏剧的大门。

在科学家眼里,爱情可能并没什么值得被特别歌颂的。以进化论的眼光来看,任何一个个体都只是基因存在的产物,而基因的最大目标就是繁殖。没有什么浪漫,爱情更像是一种进化过程中的副产品,最终目的是繁衍后代。甚至我们自以为能够做主的选择伴侣的审美标准,也暗含了很多“如何更好地将基因传递下去”的现实考虑。而内分泌学家则会告诉你,让你深陷其中的爱情感受,实际上不过是大脑里的各种激素的作用结果。多巴胺、催产素等一系列拗口的名词,将你在爱情中的心动、热恋、依恋、淡去等历程,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创作者本身是怎么看的呢?也倒有人回应过。比如,张爱玲就在《自己的文章》里写道:“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恣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读者来信(1084)

    读者来信(1084)

  • 为什么是爱情

    为什么是爱情

  • 生而写作

    生而写作

  • 邋遢的作家

    邋遢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