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者来信(1087)

作者:admin 2020-05-24 我要评论

厨余垃圾 记得去年上海开始垃圾分类之后,大家调侃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是什么垃圾?当时作为一个生活在首都的老百姓,我还没感到什么压力,只觉得垃圾分类比想...

厨余垃圾

记得去年上海开始垃圾分类之后,大家调侃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是什么垃圾?”当时作为一个生活在首都的老百姓,我还没感到什么压力,只觉得垃圾分类比想象中难多了。随着新冠疫情的发生,大家都忙着关心国内外的形势,垃圾分类的新闻好像已经消失了似的。直到当天晚上做饭时,我就开始犹豫,发现好多东西不知道怎么扔,而且家里连分类垃圾桶都没有。于是我赶紧把空置的纸箱子拿出来,再上网下载图片贴到冰箱上以备查看,还想着马上到周末了,一定要跟在加拿大读书的孩子学习一下垃圾分类。当我搞清楚基础分类后,首先把厨余垃圾分了出来,毕竟厨余垃圾太脏,容易滋生细菌,如果拿下楼再分肯定不合适。高高兴兴地做完这些后,我有点为自己的小成就沾沾自喜,但等第二天下楼倒垃圾时,傻眼了。

在厨余垃圾桶的身上,物业专门提示大家把袋子里的垃圾倒进桶里,然后袋子放到其他垃圾桶里。从分类的角度没有问题,但是这么倒厨余垃圾桶是不是太脏了?而且那里面装的是整个楼的厨余,必会滋生细菌,马上到夏天了,还会招来很多苍蝇。还有一个问题,这个厨余垃圾一天处理几次呢,如果不及时处理小区的环境岂不是变差了?可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想法吧,当我打开垃圾桶时,发现里面的垃圾还是一袋一袋的。三个小时后,我出门回来,看到厨余垃圾桶都装不下了,有的袋子放在了外面。不得不说大部分人是很遵守规矩的,会认真地把垃圾分类,但要求大家把湿垃圾倒进垃圾桶,估计很多人难以接受吧。

我们这里垃圾分类开展得晚,大部分家庭厨房都没有安装垃圾处理器,所以湿垃圾只能扔到外面去。分类本身是坚决要做的,但能不能考虑我们的实际情况,找出一个好的办法,既能很好地处理湿垃圾,又能不造成二次污染。光靠宣传垃圾分类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相关机构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不然的话,垃圾虽然分类了,但厨余垃圾变质后对小区造成的污染、在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依然解决不了。

(读者 冬蕴)

社区干部不好当

今年伊始,社区居委会筹划着在小区里搞一场“百家宴”。我们这个小区有1万多人,不算小,按人口比例弄个“百家宴”应该不难。然而社区干部、业委会成员和楼长忙乎了大半个月,愿意参加的不过五六十家。

“我们小区人员太杂了,缺少凝聚力,工作太难做……”居委会领导很泄气,最终放弃了这一并不宏伟的计划。没几天,武汉疫情突然严重起来,“封城”之后没多久,小区开始了封闭管理。这让曾经有些沮丧的社区干部们深感庆幸,尤其几个领导,回想当初后怕不已。

接下来自然是把守好小区出入口,每天给有特殊情况要进出的居民测体温,另外得给困难居民送菜、代购药品。虽然招募了一些志愿者,人手还是不足,有时顾此失彼,被抱怨是家常便饭。到了2月底,有媒体报道武汉某小区一直零感染。本小区有些居民看了报道不淡定了,在微信群里指责社区干部工作不力,人家零感染,我们怎么确诊了这么多?

几个社区干部颇感委屈,按人口比例,我们小区感染人数低于全市平均值,何况他们也不见得都是在小区里被感染的。再一查那个零感染小区的情况,原来那是个还建房小区,居民大多来自某大学被拆迁的家属区。大学老师文化程度高,他们的信息来源肯定也比一般市民多,所以很早就自行封闭管理了;而且人家居民基本都是一个单位的,凝聚力、纪律性肯定也强于一般社区。分析出这些客观原因,社区干部却不敢给本小区居民这么解释,因为听起来像是“生意不好怪柜台”。

到了3月中旬,本小区终于评上了“无疫情小区”。小区里的各类店铺获准开业,然而独缺菜摊,可买菜恰恰是最重要的刚需。虽然可以团购,但天气渐渐热了,一次团那么多不新鲜,而且“套餐”中难免有自家不喜欢的菜。

有需求的生意肯定会有人去做,没几天,小区里冒出来不少路边菜摊。于是社区干部和摊主们经常发生冲突,这些摊主全是小区居民,大多没有固定工作。取缔这些菜摊,不仅遇到摊主强力对抗,也会遭到居民的反对。再加上小区老龄化严重,不少老人不会弄“健康码”,也不愿天天去居委会开证明,所以出不了小区大门,只能在小区内解决买菜难题,社区干部为此非常苦恼。

社区干部不是公务员,也没有事业编制。虽然被称作“干部”,常常还没有一般居民强势,全得靠说服开展工作。在此次抗疫中,可谓功不可没。

(读者 阿紫)

小区车位“风波”

最近一年来,我所居住小区的安静祥和被屡屡搅乱,起因就是小区车位的租售问题。

在当初的规划中,小区大部分地下车位属于机械立体车位,无法直接向业主出售产权,因此这些机械车位的整体产权就一直掌握在地产方手中。

以前小区的地产开发商和物业是一家,车位租用也不紧张,一直相安无事。然而几年前,地产方的物业被业委会换新,新接手的物业方与地产方因地下车库的收益分配未达成一致,加上小区业主的车越来越多,车位也紧张起来,小区路边停车难凸显,交警时常来贴罚单,使得小区地下车位成为关注焦点。

去年开始,地产方不管物业方的反对,开始出售小区车位的使用权,这成为小区车位风波的“导火索”,小区的业主们形成错综复杂的几派人马:新买了车位的、原来租了车位而没买使用权的、买了自己原租用车位的,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小区微信群里争论不休。

物业方联合小区业委会,指责地产方的车位销售不合法,坚持原来车位出租方法不变,而地产方也绝不让步,社区和街道多次调解无果,只好让双方各自把对方告上法院。

在此期间,夹在物业和地产之间的业主们很是无奈,物业方不认地产方的销售行为,因此未买车位的依然租车位用,而那些买了车位而未交“租”的车根本就进不来。像我家是购买了原租用车位的长期使用权,却依然要向物业缴纳租金,再去地产方拿回给我的租车位补贴。

等了大半年,法院那边终于有了裁定结果。然而,败诉的物业方又开始上诉,坚称这不是最终的判决。

在此情形下,几个买了车位却不让进入的业主失去了耐心,联合起来用几辆小车堵了小区门向物业方“示威”,一时间造成通行混乱,引发了大批小区业主的围观,警察也闻讯赶来。

一群业主七嘴八舌地议论,最后将矛头对准小区业委会,说那班人与物业方“打成一片”,未能维护好广大业主的利益。但是每次业委会选举时场面都无比冷清,平日里我们都忙着自己的事,从不关心小区业委会选了谁,一旦出了状况,才想起自己是“小区主人”是否为时已晚?

面对本质上并不复杂的车位之争,最终还得指望警察把社区街道工作人员找来,协调各方。这会儿才明白,我们的“小区自治”其实只是个虚壳。

(读者 李宏伟)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枕边书的梦影

    枕边书的梦影

  • 读者来信(1087)

    读者来信(1087)

  • 28年,被错置的人生

    28年,被错置的人生

  • 请以曼联的方式摧毁他们

    请以曼联的方式摧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