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没有电子烟抽的日子

作者:admin 2020-08-02 我要评论

这些年关于电子烟的争论一直没有断过。支持者认为电子烟不含焦油等致癌物质,只提供尼古丁,可以让成瘾者在满足烟瘾的情况下减少伤害;反对者则相信电子烟会导致...

这些年关于电子烟的争论一直没有断过。支持者认为电子烟不含焦油等致癌物质,只提供尼古丁,可以让成瘾者在满足烟瘾的情况下减少伤害;反对者则相信电子烟会导致肺病,欧美已经出现过上百起因吸食电子烟而死亡的病例了。

不过,这样的案例还是太少,所以反对派最重要的理由是电子烟扮演了“敲门砖”的角色,引诱很多原本不吸烟的人开始吸烟。支持的一方则针锋相对,搬出许多个案证明电子烟反而可以帮助吸烟者戒烟。

新冠疫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帮助公共卫生部门检验一下电子烟的戒烟功效。原来,中国市场上流行的绝大部分电子烟都产自韩、日、美等国,大部分国内电子烟用户只能通过代购购买这些产品。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人员的跨国流动,代购手里的存货很快就卖光了。于是最近国内的电子烟价格涨了好几倍,很多人都抽不起了。

假如电子烟真的能帮助烟民戒烟,那么这次疫情可以说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检验机会。可惜电子烟没有通过考核,大多数烟民的选择不是趁机戒烟,而是改抽纸烟了。

在英国毒品研究专家大卫·纳特(David Nutt)看来,此事再正常不过了。纳特教授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用一套统一的标准将常见的人类毒品按照成瘾性进行了排名,尼古丁的成瘾性仅次于海洛因和可卡因,排名第三位。

按照那篇论文的分析,尼古丁吸入肺部后便会迅速顺着血液进入大脑,与神经细胞表面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相结合。两者的结合能够大幅度提高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而多巴胺则是人体最重要的奖赏分子,几乎参与了所有人类行为的调控过程。换句话说,多巴胺代表了一种普适的“快感”,绝大多数人类行为都是通过提升多巴胺水平来维持的。尼古丁直接刺激了多巴胺的分泌,比任何能够导致快感的行为(比如吃饭、睡觉、性爱等等)都更加有效,难怪这玩意特别容易让人上瘾。

除此之外,尼古丁还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让这种成瘾性产生协同效应。发现这一点的是加州理工学院的亨利·莱斯特(Henry Lester)教授,他用一种荧光分子标记尼古丁受体,然后用显微镜观察了尼古丁进入人体后的整个过程,发现了这个秘密。

简单来说,尼古丁受体(nAChR)是由细胞中的内质网负责合成并输出至细胞表面的。莱斯特教授发现细胞合成的nAChR分子不会全部输送出去,内质网中还会保留一部分。他猜想这部分保留的受体分子也可以和尼古丁相结合,研究结果不但证实了他的猜测,而且还发现尼古丁分子可以促进nAChR的合成与输送,导致更多的nAChR分子被送至细胞表面,这就进一步增加尼古丁的功效。

莱斯特教授将这个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2019年2月7日出版的《普通生理学杂志》(Journal of General Physiology)上。这篇论文很好地解释了一个烟民们都知道的现象,那就是烟越抽越来劲儿,每一口都比上一口更刺激。

尼古丁的这个特点也是烟厂最喜欢的,他们就是靠这个把全球10亿多烟民牢牢地捆绑住的。烟草厂家当然也不希望烟民们生病,所以他们会觉得电子烟是一种低毒的替代品。但因为尼古丁的成瘾性实在是太强了,很多人抵抗不住电子烟的诱惑,成了尼古丁的终生奴隶。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读一本书,找回隐藏在身体里的野兽

    读一本书,找回隐藏在身体里的野兽

  • 没有电子烟抽的日子

    没有电子烟抽的日子

  • 读者来信(1097)

    读者来信(1097)

  • 好久不见你还好吗?

    好久不见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