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奇妙而不安

作者:admin 2020-08-15 我要评论

回想一下,那些老故事,那些被不断改编的故事,在我们心中引发的不安,我们如何处理那种不安,如何平复那种不安。这倒是一个奇妙的过程。 《小红帽》插图 我一直...

回想一下,那些老故事,那些被不断改编的故事,在我们心中引发的不安,我们如何处理那种不安,如何平复那种不安。这倒是一个奇妙的过程。

《小红帽》插图

 

我一直不知道《彼得与狼》讲的是什么故事,倒是知道有一首曲子叫《彼得与狼》,里面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小鸟和鸭子。有一个苏联的版本,说彼得是个少先队员,他保护了小动物,机智地抓住了一条狼,把它送进了动物园。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安吉拉·卡特讲述的《彼得与狼》,她的版本是这样的——有那么一家人,家中老妇知道女儿要生孩子了,就去女儿家看望,到那里发现,狼群攻击了女儿一家,女儿女婿都被狼咬死了,刚生下的婴儿失踪了。老妇后来有了个孙子,叫彼得,彼得长到7岁,上山放羊,看见了狼群,有一头狼,只是头上有毛,他回家跟奶奶说,狼群中有一个女孩,跟我的年纪差不多。男人们跟着彼得上山,找到了那个女孩,她的脊椎柔软,整个人蜷缩成C形,她被抓了回来,家里的猫一闻到她的味道,就躲到阁楼上去了。奶奶给女孩松绑,她就在屋里乱窜,始终以双手双脚着地,又叫又吠。老太太感到恐惧,彼得也害怕,山中传来了狼群的回应,狼群来解救他们收养的女孩,它们冲进了屋子,留下了熏人的臭味。那年冬天,奶奶死了,彼得让村里的神父教他读《圣经》,他变得非常虔诚,一有空就到教堂祈祷,神父教他拉丁文。到彼得14岁,神父说,该把彼得送到城里的神学院去读书。少年彼得上路了,他走了一天,累了,吃面包和奶酪,在河边喝水,河对岸,那个狼群养大的表姐也在喝水,她全身赤裸,有两只小兽叼着她的乳房吃奶。彼得大哭,河对岸的女孩受了惊吓,连忙跑开,彼得擦干眼泪,继续向城里走去。他在山里住了14年,回头看,第一次看出那山是多么原始、广袤、壮丽、荒凉,彼得大步向前,决定不再回头,他感到自由的眩晕,也发觉自己再也没有什么好恐惧的。

我之所以喜欢这个《彼得与狼》的故事,是因为,在这个故事里,小彼得成长了,他从7岁长到了14岁,他获得了知识,学会了怎么处理过去的创伤性记忆。

我们小时候可能都听过一些让你感到不安的故事,其中有道德训诫的意味,比如《小红帽》,是让你不要相信陌生人,比如《狼来了》,是让你不要说谎。成熟之后,我们可能会重新审视自己年幼时听到看到的故事,然后释然。年幼时让你不安的东西,让你紧张害怕的东西,等你长大之后回头再看,发现那不过是一些简单的把戏。比如《糖果屋》这个故事,汉森和格雷特兄妹两人,被父母遗弃在森林里,为什么?因为家里穷。为什么是母亲坚持要扔掉他们,而不是父亲?因为母亲直接象征着“养育”,强势的坏妈妈(或者继母)和软弱的爸爸是童话故事中的固定搭配。为什么爸爸总是软弱的?因为爸爸本来的任务是支撑起这个家,可爸爸挣的钱总是不够花。童话故事虽然简单,却也向孩子表明,成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自私、软弱、贪婪、嫉妒。孩子在读童话、听故事的时候,也会将复杂的自我投射到故事中,明白那些负面的力量:冲动、虚荣、独占欲、说谎、懒惰,还有性的欲望。想一下,你的童年阴影是什么?你是怎么摆脱这个阴影的?

《彼得与狼》动画片(2006)

 

有些故事看着简单却有更复杂的意味,小红帽在去外婆家的途中,贪恋路上的花花草草,她遇到了狼,单纯的小女孩把外婆的地址告诉了狼,狼去了外婆家,吃掉外婆,在外婆的床上等着小红帽。纯洁女孩来了之后,狼在床上邀请小红帽上床来,小红帽脱掉衣服,上床,问,你为什么有这么强壮的胳膊啊?狼回答,因为要把你抱紧。你为什么有这么长的腿呢?狼回答,因为我跑得快。小红帽还问,为什么你有这么锋利的牙齿?狼说,因为我要吃了你。说完,狼就把小红帽吃掉了。在这个问答过程中,小红帽简直单纯到傻的地步,看起来,这很像是一个诱奸的过程,纯真少女在伪装的大灰狼面前像一个小兔子般无助。《小红帽》是在讲提防陌生人的故事吗?那样的纯真少女,跑到危机四伏的森林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伪装的坏人。这个故事所激发的不安,需要一个女孩成熟之后才能在心中消除。

1976年夏天,安吉拉·卡特翻译了一本书,叫《有道德寓意的古老童话故事》,其中有《睡美人》《穿靴子的猫》《小红帽》《灰姑娘》等等,她说,所有这些摇篮故事都是乔装的政治寓言。在翻译过程中,她还看了一本理论书叫《咒语的用途》,这是关于欧洲民间传说的心理分析研究,该书提出,童话是把性和死亡这些恐怖概念用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此抚慰儿童。这本书是在1975年出版的,作者叫布鲁诺·贝特尔海姆,精神分析那一派的,他的分析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那些熟悉的故事。

安吉拉·卡特(摄于1988年)

 

比如《渔夫与妖怪》,渔夫在海边打鱼,捞上来一个瓶子,打开瓶子,里面出来一个妖怪,他在瓶子里被关了一千八百年了,他出来之后就要杀死渔夫。妖怪说,在我被关押的第一个世纪里,我许愿说,谁把我放出来,我就给他荣华富贵;第二个世纪里,我许愿说,谁解救我,我就给他宝贝;第三个世纪,我许愿说,谁解救我,我就满足他三个愿望。但四百年过去了,谁也没有解救我,于是我发誓,谁救我出来,我就杀死谁。贝特尔海姆分析说,这个故事是帮助孩子理解何为愤怒。妖怪在瓶子里如何从平静的等待转变为愤怒。一个在家等着妈妈下班的孩子,可能也经历了这样的心理变化,起初他许愿,妈妈5点下班,我就给妈妈一个吻;妈妈6点下班,我就给妈妈一朵花;结果妈妈10点才下班,这时孩子早就发誓,妈妈回来,我也不理她了。那个瓶子里被囚禁的妖怪,就像是个无助的孩子。

安吉拉受这本书的启发,发现了童话中潜伏着性和暴力的生动形象,她说,童话中的动物有两种,一种是危险的,带有毁灭性质的,比如《小红帽》中的大灰狼,再比如龙,每年要人们以处女献祭。另一种动物是乐于助人的,会指引和解救主人公。危险的动物是本我,而乐于助人的动物是被驯服的本我。她在日记中写道,动物就是被压抑的性欲,是人性中的野兽。她准备写一本童话故事集,让其中隐藏的性意象浮出水面。

我们先看看她是怎么处理《小红帽》的——小女孩去看外婆,她带着爸爸的猎刀,穿着羊皮外套,在森林中遇到了狼,狼向她扑过来,小女孩挥刀,斩去了狼的右前爪。小女孩把刀擦干净,用一块布把狼爪包起来,放到篮子里。她到了外婆家,外婆躺在床上发烧,小女孩从篮子里拿出布,想沾点水给外婆冷敷,狼爪掉到地上,变成了一只手,从手腕处砍断的手,因操劳而粗糙,有老年斑,中指上有婚戒,食指上有个疣子。她认出这就是外婆的手,她掀开被子,发现外婆血肉模糊的残肢。女孩大声叫喊,邻居赶来,将老太婆赶出去,用乱石砸死。

这一篇故事就叫《狼人》,安吉拉随后又写了一篇《与狼为伴》,还是脱胎于《小红帽》的故事。小女孩去看外婆,在森林中碰到了一个年轻帅气的猎人,猎人手中有一个指南针,他说,靠这个指南针就不会迷路了。两个人打赌,小女孩沿着森林小道走,猎人穿越树林,看谁能先到外婆家。那个猎人,其实是一个狼人,他先到了外婆家,把外婆吃掉了,躺在床上假扮外婆。在这荒蛮国度,童稚之心保持不了多久,他们没有玩具可玩,只能卖力工作,因此变得明智。女孩到了外婆家,看不到外婆,只有一个狼人,屋外的旷野上聚集着狼群。女孩脱掉披肩,脱掉衬衫、裙子、羊毛袜、鞋子,全都扔到火里,她赤身裸体,她会让狼人把他那令人生畏的头靠在自己的大腿上,为他挑去毛皮里的虱子,也许会把虱子放到嘴里吃掉,她要完成一场野蛮婚礼。

电影《画皮》剧照

 

在这第二个故事中,狼变身为猎人,猎人是童话故事中最可靠的形象,他能对付凶恶的动物,既是猎人又是狼人的狼,成为小红帽的新郎。贝特尔海姆将《蓝胡子》《美女与野兽》归为“动物新郎”一类,安吉拉改写了这两个故事,分别是《染血之室》和《师先生的恋曲》,最直截了当的一篇叫《老虎新娘》,在这个故事的结尾处,她这样写:“他每舔一下就扯去一片皮肤,舔了又舔,人世生活的所有皮肤随之而去,剩下一层新生柔润的光亮兽毛。”

其实,我们对“动物新郎”的故事有点儿陌生,对“妖怪新娘”的类型却较为熟悉。我还记得小时候看过香港电影《画皮》,影星朱虹主演的,当时也能看出朱虹的美貌,但更害怕她变成鬼怪后的样子,晚上不敢出门。等到多年之后,看周迅主演的《画皮》,就能体会那种人妖一体的妖媚。再比如,以前看《白蛇传》,更多是对蛇的恐惧,从没觉得这里还有性欲这回事。可你找徐克的《青蛇》看一看,就能认出其中无所不在的欲望,许仙想要白蛇,也想要青蛇,青蛇想要许仙,也想要法海,生怕大家看不明白,那个电影的主题歌是这样唱的——“像柳丝像春风,伴着你过春天。就让你埋首烟波里,放出心中一切狂热,抱一身春雨绵绵。跟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我们的传统故事里会讲男性性欲,不管对象是狐狸精还是蛇精,书生都放纵自己的欲望。换一个角度,我们就能理解《老虎新娘》及《师先生的恋曲》中,女性为何要委身于老虎和狮子。

安吉拉承认,传统故事有些潜在的内容是跟性强烈相关的,把女性的性欲写出来,就是反文化传统的。安吉拉在自己的日记中从不避讳自己的性欲,她30岁出头的时候,找了个19岁的韩国情人,她说这段关系揭示了更深层次的自我,比如母性冲动和掌控欲。她说:“每次我扒掉他的内裤,都感觉自己像亨伯特·亨伯特。”亨伯特·亨伯特是小说《洛丽塔》中的男主角。她认为,那个韩国情人只是个性感的小玩意,在心智上不太成熟,也没法和她交流,这个小情人几乎不会说英语。这段关系很快结束。但多年之后,她得知那个韩国情人自杀的消息。

我们对这个安吉拉·卡特的了解,很可能是从一本她编辑的《精怪故事集》开始的,这不是她写的书,而是她编辑的一本民间故事集,收录了世界各地带有邪典气息的民间故事,有一些比较血腥,有一些比较色情,精灵古怪,跟她的小说有相似之处。但真正精灵古怪的故事,还是在她的小说合集《焚舟纪》中,或者说,就在那些古老的传统故事中。

有些故事经过迪士尼的改编,已经变得人畜无害,比如《白雪公主》。但原本民间流传的Snowwhite有较为复杂的意蕴,白雪公主被放逐到森林中,她和7个小矮人生活在一起,这正是她从儿童成长为青春期少女的阶段。皇后(又是个后妈)为什么要放逐她?因为皇后嫉妒她的美貌,皇后是一个自恋的人。父母会放逐自己的孩子吗?父母会在什么情景下想要摆脱自己的孩子?孩子会想独占母亲或父亲吗?孩子会嫉妒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吗?孩子在青春期时跟父母的疏离是一种自我放逐吗?在最初的Snowwhite故事中,说的就是伯爵和伯爵夫人创造出了一个孩子,有白雪一样的身体,有血一样红的嘴唇,有乌鸦一样黑的头发,伯爵想留着这个孩子,伯爵夫人想摆脱这个孩子。安吉拉·卡特又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呢?你可以找来《焚舟纪》看看。

1965年冬天,安吉拉在日记里写了一句话,“奇妙本身就是美”,这是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宣言》中的一句话,可以说,这句话就是安吉拉作品的美学追求。她的长篇小说都在追求一种奇妙的表演效果,可惜,她的短篇故事比长篇小说好得多。我们很难说,她改编的这些精灵鬼怪故事就是奇妙的或者是美的。但回想一下,那些老故事,那些被不断改编的故事,在我们心中引发的不安,我们如何处理那种不安,如何平复那种不安。这倒是一个奇妙的过程。

总有些故事,让我们感到奇妙和不安。

《焚舟纪》 作者:[英] 安吉拉·卡特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严韵 出版年:2019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网络时代的清新鬼故事

    网络时代的清新鬼故事

  • 奇妙而不安

    奇妙而不安

  • 消逝的世界随幽灵浮现

    消逝的世界随幽灵浮现

  • 老派的鬼魂

    老派的鬼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