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者来信(1100)

作者:admin 2020-09-02 我要评论

充电桩的困境 我们小区是11年前建成的,属于老小区了。最近因为业主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需要安装充电桩的事,遇到了新问题。 一周前,小区的微信群里有邻居发了一...

充电桩的困境

我们小区是11年前建成的,属于老小区了。最近因为业主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需要安装充电桩的事,遇到了新问题。

一周前,小区的微信群里有邻居发了一段话,意思是买了辆电动汽车,想在地下车库安装充电桩,小区物业要求他征求本单元业主的意见,如果有三分之二的业主支持,物业就同意安装。没一会儿,手机上一个个消息跳出来,大都是“同意”“支持”。随后又有一位业主说他也打算购买电动汽车,在大家表态同意安装充电桩后,两位业主不停地表达谢意。

过了一天,微信群里又跳出来长长一段话,原来是一位业主对充电桩安装的事情持不同意见。他问,在小区地下车库安装充电桩,是否有住建、供电和消防等职能部门出具的同意安装的文件?充电桩接电如果影响居民生活用电谁来负责?安装过程中拉电线、钻墙洞影响建筑安全怎么办?市里已经不允许电动自行车在住宅楼里充电,何况电动汽车?出现漏电、漏油产生爆炸怎么办?……

很快,一位已购车的业主在群里贴出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几个部门于2016年发布的一则通知,大意是国家对安装充电桩有规定,只要按照物业的要求,征得大部分业主同意后,就可以安装。

反对的这位业主马上反驳说,国家的文件只是指导性的、宏观的,也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现在小区的供电容量是按照居民用电配置的,即使要装充电桩,也应该请供电部门单独拉线,不能从小区配电箱里直接取电。

购车的业主就怼他,从哪里取电是国家电网的事,影响不影响居民用电,也是国家电网来解决,安装充电桩肯定也是供电部门认可并同意的。

但这位反对者仍然不依不饶,又说在地下车库安装的话,安全隐患太大,不能让居民都天天睡在定时炸弹上。要建可以,只同意建在地面,不能在地下车库。购车业主说,本来想安装在地面的,但物业公司说安装在地面的话需要研究讨论,这一讨论就至今没有下文。

一直相对安静的微信群,为了这事开始热闹起来。物业被这么一搞,也不敢书面征求业主意见了。反对的业主打了各种市政热线,社区也派人来了解过几次情况,但充电桩始终没能安装起来。

今天上午,看到群里有业主发言,他们观察到离小区不远处的一家社区医院门口有3个充电桩,建议本小区购车业主去那边充电。(读者 箫滂洋)

 

留学的执念

侄女学的是国际汉语教育专业,今年大学毕业了。年前经历过考研失败,她没有想找工作,也不想考公务员或教师编制,一心打算出国留学,她父母只好给留学中介机构交了1.5万元中介费,还计划卖掉以前投资的房子。

由于疫情和变幻莫测的国际关系,她现在还没有确定学校。倒是中介机构的老师天天在微信群里督促她打卡,准备雅思考试。

她在上大三时错过了一次留学机会,当时她有机会去韩国江原大学当交换生,但父母不同意,只好放弃了。看到班上的交换生回国后变化很大,她感到深深的失落。

她的成绩在班上排名前五,而且韩语成绩优秀,当交换生并不需要缴纳更多学费,为什么不在应该开阔视野的年龄出去体验生活呢?按她所说,即便不能在专业上有所突破,至少可以在语言上精进很多啊,但是父母的犹豫让她错失了这个机会。侄女后来想以当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形式出国,然而并没有实现。

也许她父母不放心让她到异国他乡生活,或者是单纯对韩国抱有偏见,怕她为了追星乱花钱……作为山区的两个高中老师,他们只有这一个女儿,他们不只是不赞成女儿出去闯荡,还总是劝她毕业后回本地工作。

可如果按照父母的期待生活,孩子会不会觉得很委屈?有些专业、有些行业在中小城市是没有平台的。父母的期待如同亲情的绳索,无形中限制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步伐。

读到龙应台的《目送》,我也开始反思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互扶持肯定是必要的美德,如果一方总是为另一方牺牲自己的生活、牺牲自己选择未来的机会,回过头来想想,到底意难平。好的亲密关系应该建立在双方都能自强自立、相互成全的基础上,一旦付出或忍耐过了头,就可能出现问题了。

如今侄女刚满22岁,待业在家,用不了几年可能就会面临催婚的尴尬。我给她的建议是,尽管现在留学的大环境并不好,投入和回报也逐渐不成正比,但是趁父母现在还能工作,趁自己还年轻,一定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作者 雪国)

被噪声充斥的生活

地摊经济放开后,小区前面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个早市,我家就在小区最前面一排,也就是说楼下就是早市。

每天早上5点,早市就开始了,叫卖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各种拉货车辆声此起彼伏。这样的热闹对一些睡觉早或是睡眠好的人,影响可能还小一些,但我们这些睡眠浅的人实在不堪其扰。白天上班不能补觉,晚上还要陪孩子熬夜学习,早晨又被早市的噪声所影响,最后,一天脑袋发蒙。

中年人因为噪声睡不好导致脑袋发蒙多少还能扛,老年人就有些苦不堪言了。我们楼上低楼层住着三对老人,最大的80多岁,年轻些的也都六十几岁了。平时,楼上偶尔有个孩子蹦跳或是谁家施个小工,他们都受不了,更别说这喧闹的早市了。

早市那条路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园,修建得很有江南特色,白墙黑瓦,竹林轩榭,原本是个休憩的好去处,但也成了噪声来源。每天早上8点,各个团队开始“演出”,先是广播体操,再是乐器之类和美声歌唱团。到下午3点,戏曲就开始了,有时还掺杂着其他一些歌唱团。晚上则更热闹,又是跳广场舞的、又是跳街舞的……这些高分贝音响和嘹亮的歌喉,一天到晚都不让人安神。

前段时间,孩子们都在家上课备考,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可是这些表演团队一点不收敛。为了这事儿,我们楼上好几位家长,包括总上夜班白天需要补觉的一位年轻人集体打了投诉电话。可是,只低音了两天,就又恢复到了原来的高分贝。

还有我们小区附近的另一个大公园,每天晚上我会去里面安静地走上几圈。以前,健步道上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虽然道路窄,但也能走得开。可是上个月的某一天,两列队伍突然闯进来,都用高音喇叭放着豪迈的歌曲领路,排头兵举着大旗,后面的喊着口号,浩浩荡荡地穿梭在健步道上。他们似乎还怕对方的气势超过自己,所以那音乐都比着放,口号比着喊,看谁声音大。

这就苦了我们这些“散团”,本来,我们就是来休闲放松的,但面对这样两列呼啸而来的“火车”,哪还能放松?他们走得超快,没一会儿就是一圈,所以,我们一听到高音喇叭的提醒,得赶紧靠边站住,否则就有被撞上的危险。然而,刚躲过这个队,那个队又过来了。

环境是大家的,公共场所是公共的,但有些人却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

(读者 巴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猫猫河一夜

    猫猫河一夜

  • 读者来信(1100)

    读者来信(1100)

  • 好好做饭,好好吃饭

    好好做饭,好好吃饭

  • 爱情中的转身

    爱情中的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