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从《蜗居》到《安家》的10年

作者:admin 2020-03-25 我要评论

曾经写过热播剧《蜗居》的六六时隔10年,再度在新剧《安家》中探讨房子和人的故事。这次的视角从中介入手,通过这个行业,描述了各个阶层买房、卖房、租房的群像...

曾经写过热播剧《蜗居》的六六时隔10年,再度在新剧《安家》中探讨房子和人的故事。这次的视角从中介入手,通过这个行业,描述了各个阶层买房、卖房、租房的群像故事。中国社会虽然不停地蜕变,房子依旧是寻常百姓生活里不可逾越的焦虑来源。

《安家》剧照。剧中的主角罗晋饰演的徐文昌和孙俪饰演的房似锦。该剧以中介视角切入一个个买房家庭的故事

 

出品人吕超买下了2016年日剧《卖房子的女人》的版权,寻找着合适的编剧做改编。第一时间他想到了六六,她不仅是吕超多年的好友,而且曾经写过和房子有关的热播剧《蜗居》。

六六回忆,当吕超找到她改编日剧时,她内心是拒绝的。因为她更擅长创作,并非改编。几次约谈后,是吕超的一句话让她决定接下这个剧的二度创作。“到2019年,《蜗居》就播出10年了。这1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你不觉得应该回顾一下吗?”六六被这句话说服。她也想知道,10年了,中国人的买房焦虑有了什么样新的变化。

虽然有了《卖房子的女人》的版权,六六并没有一味做剧情的改编。《卖房子的女人》只有10集,每一集都是一个卖房子的经典案例,更多地聚焦了日本社会话题:宅家啃老族、极简主义者、LGBT、单身主义者。话题新鲜,但在六六看来,这不太符合中国人的焦虑感,她想要写的是一个中国当下能找到共情的故事。

谈到共情,六六总是有办法号准时代的脉搏,这在她编剧的《王贵与安娜》《双面胶》中早已显露端倪,到了《蜗居》,更是放大了所有观众群体的焦虑。作家肖复兴在评价《蜗居》时说,它不是一个可以把所有问题往里装的筐,但确是指向现实的一根刺。

《蜗居》在2009年一经播出,就成为了当年最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故事讲述了一对姐妹海萍和海藻,从家乡到上海,姐姐海萍和丈夫住在逼仄的弄堂里,唯一奋斗的目标就是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妹妹海藻忍受不了“一切为了买房”的清苦生活,最终成了有权有势的市长秘书宋思明的情人……房子成为了普通奋斗者身上的大山,也煽动了他们从未发觉的欲望。《蜗居》播出时,正是中国房价一路疯涨的那些年,是否能买下大城市里的一套房子成为了成功与归属的代名词。

六六认为,《安家》从中介卖房的角度来说房子,是对10年前《蜗居》角度的补充。房产中介在这部戏里就像是一根绳子,通过它串起了一个个家庭的故事,像是一个多角度对社会不同阶层的观察。你可以看到精英人士的困境,也有普通人在追求幸福时的努力。单线故事已经不足够讲述这个社会中出现的诸多现象,但通过中介,人情百态能尽收眼底。在《安家》中,第一对出场的换房夫妻正是“2009年的海萍夫妇”,时隔10年,他们成了生下二胎之后要换房的宫蓓蓓和刘先生,这多少是六六特意为之,一方面是来一波《蜗居》回忆杀,另一方面是在时间线上延展了当下“二胎生育”的社会话题。

六六对社会的观察十分敏锐,因为她所有的出发点都来自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生存困境。在已经播出的部分,有为了买房夫妻办理假离婚、为了孩子买学区房搬家、凶宅买卖、已婚男为小三买房,以及男方父母出钱购房、房本上要不要加上女方的名字等等社会议题的出现。这是六六一贯擅长的方式,鸡毛蒜皮的生活琐碎之中,总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六六写《安家》前,花了4个月的时间对中国大城市的房屋交易状况和中介工作做了摸底调查,又用了6个月走访与房子相关的采访对象。最终从上千个故事中,抓出了15起交易作为写作的核心素材。她说:“作为一名写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家,我的工作就是做了一道‘凉拌菜’,每一个剧中的人物都有真实的案例作为原型,最终我将它们不添油加醋地呈现了出来。”

在走访的诸多案例之外,她也谈到了中国人对待房子这些年发生的变化。10年前火爆一时的“蜗居现象”伴随着新一代白领阶层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欲求转移。从一家人挤在小房子里到渴求更大的房子,住普通社区的人向往更高档的社区,偏远地区的人希望更接近城市核心以减少通勤时间,有了一套房的人在物质有保障的情况下会希望有一间度假房,这些变化指向了中产阶层在这个城市的稳固和壮大,所以才能在《安家》中看到一套房子能卖三次的连环故事。另一方面,六六也看到了一些更为内化的需求变迁,房子焦虑一直伴随着一茬接一茬来城市生活的“漂泊者”,但是这些年聚焦的热门“焦虑感”开始侧重于生子、教育等一系列矛盾。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六六分散到了每一套中介经手买卖的房子故事中。

网上有观众吐槽六六,觉得她失去了现实批判的尖锐性,把一部现实题材写出了治愈感。六六对这样的评价并没有完全否定,她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心态上不会再像年轻时一样。在筹备阶段的采访中,她看到了普通人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有的温暖和亮光。“房产中介的日常,就像是我们熟悉且陌生的存在,他们和快递员、外卖小哥、剪发的‘托尼’老师一样,我们享受他们的服务,但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他们是怎么样在这个城市生活的,而这就是《安家》最想表达的故事。”六六说。

编剧六六。她曾经写过风靡一时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蜗居》,时隔10年后,她再次围绕房子的话题写出了电视剧《安家》

 

三联生活周刊:《安家》改编自日剧《卖房子的女人》,这种国外热播剧的改编,你如何把它本土化?

六六:实话说,我通常不接改编戏,只有我能够有感而发的故事才能写得好。那部日剧的风格是典型的日漫,由于篇幅的限制,对于女主角的性格成因和她未来的走向,以及情感线没有任何交代。我觉得如果直接做情节的改编并不现实,它虽然能够反映日本社会特点,但中日两国的文化背景有着极大的差异性,这也是大部分从日韩剧本土化改编后的剧依然不成功的原因。《安家》最终90%的故事都是当下在中国发生的故事。

三联生活周刊:在剧中,你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你所观察到的中国社会阶层的特点?

六六:中国社会的特点是穷人和富人之间的“交融性”。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在黄金地段的胡同也好,弄堂也罢,院落里都混居着很多个家庭,但也许就在隔壁会出现城市里最贵的住宅。如果从人的角度来说中国阶层的问题,你会发现,中国并没有Old Money,即使是今天最富有的阶层追溯几代人可能过去都是草根阶层,赚的也多是New Money,这就导致了这个群体实际上对社会是有感情的,所以在阶层之间彼此呼应性非常强。关于贫富差距和阶层逾越的故事暗藏在每一个换房子的故事中。

三联生活周刊:有观众质疑剧中故事的真实性,但据你说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有原型可追溯。你认为观众有这样的评论原因是什么?

六六:现实主义题材剧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观众都觉得自己是编剧或者是其中和他们境况类似的演员。剧中有一集,孙俪饰演的房似锦带两个老人看房,两个老人态度很恶劣,下车关门时砸伤了房似锦的手,却丝毫没有内疚和歉意。观众说,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事实上,真实的故事比这个还要惨烈,那个中介女孩的手已经被砸断了。刚开始听到这样的评价时,我也很迷惘,我跟孙俪讨论过,为什么这种有无数采访原型的剧观众会觉得不真实?后来我想明白了,因为绝大部分观众会用自己的视角、阅历来理解剧中人物的存在。这就是现实主义题材最难写的原因,现实的真实无法真正替代为剧本的真实。

三联生活周刊:这个戏“房子”是一个入口,最终你最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六六:在大量的采访之后,我手上的素材五花八门。我最终抓到这个戏的精髓在于,什么才是我们这个社会快节奏、高强度生活中来不及思考但最重要的东西?——是我们在撒手人寰的那一刻最看重的部分。最后我还是把这个点落在人物的情感上。我认为我写的电视剧,最大的作用是在你看完剧后,你忽然觉得和剧中的某个人物亲近了,如果某一天有中介再给你发传单的时候,你不会无情地拒绝他们。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女性作家、编剧,绕不开讨论女性困境的主题,在《安家》里有这样的讨论吗?

六六:有。在剧情上我有两个发生在男人和女人身上相同的故事,却有不同的结局。罗晋饰演的“徐姑姑”的前妻在假离婚后出轨了,郭涛饰演的阚先生要给小三买房被妻子发现了。同样是出轨问题,但是看看观众的反应是什么?对女性出轨,几乎是千夫所指,剧中的前妻张乘乘被骂上了“热搜”,剧中的阚先生却被人们谅解,对他悬崖勒马的出轨冠以“好男人回头是岸”的标签。剧中阚太太因为小三大闹中介,很多人觉得荒诞,但是为什么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就是因为女人的困境几乎是无处发泄的。

事实上,对待男性和女性的问题,从来都是双重标准,这就是现实。编剧的职责是提出问题,观众才是那个回答问题的人。现代女性的困境还不止这些,生二胎后照顾家庭还是重回职场?被发现出轨后是否会把孩子扔给老公重新追求自己的生活?很多问题几乎不会存在于男人的世界里,但女人们,几乎每一个人生重大的选择都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怎么看国产职场剧(医生、律师、猎头)的发展和变化?

六六:我不做政策研究,也不做这方面的观察。我生活的角度比较简单,就是我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写下来。所以我很难做到行业的领袖,或者是前瞻这些技术派的分析员……每种戏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只要是好看的、老百姓喜欢的戏总是多多益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乌雷:捍卫“必须”

    乌雷:捍卫“必须”

  • 从《蜗居》到《安家》的10年

    从《蜗居》到《安家》的10年

  • 崇祯

    崇祯

  • 钋和镭的爱情物语

    钋和镭的爱情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