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一代枭雄杜月笙,临死前未能找到送出去妹妹,成为终生遗憾

作者:admin 2018-03-07 我要评论

杜月笙光绪十四年(1888)七月十五,正好中元节那天,出生在上海浦东一户平民家庭。他所家所在的高桥镇,两三千人里,竟然只有谢周两户还算富裕。据章君榖《杜月笙...

 杜月笙光绪十四年(1888)七月十五,正好中元节那天,出生在上海浦东一户平民家庭。他所家所在的高桥镇,两三千人里,竟然只有谢周两户还算富裕。据章君榖《杜月笙传》记载,所谓的富裕,其实也就是靠着做泥水木匠,衣食无忧而已。

  杜月笙的父亲杜文卿,跟人在上海杨树浦开了一间米店。叫起来是杜老板,实际上,这生意做得可真是苦。

  我们知道,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朝基本是闭关锁国的。用乾隆皇帝的话来讲,我天朝上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根本不要跟你们交换。当然,如果你们来朝贡,我还是很欢迎的……所以,就算到了1840年代,上海其实还是个很小的城镇。做豆子生意的商帮控制着这里的经济。然而,《南京条约》签订之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之一,洋商洋货迅速涌入,一向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的中国商人们,在外来浪潮面前,迅速败下阵来。杜文卿等人的米店,也在苦苦支撑,甚至有时候,他分到的钱,连家庭都接济不上。他的老婆朱氏不得不帮人洗衣服补贴家用。

  第二年七月,杜月笙满一岁,上海发生瘟疫。八月,淫雨菲菲,粮食大量腐烂。不但导致米店无法进货,更让在乡下的朱氏与杜月笙没得饭吃。她只能拖着大肚子,带着孩子进城找丈夫。

  不要问我为何他们那么穷,孩子才一岁又有了身孕,反正,朱夫人虽然长期营养不良,弱不禁风,但仍想办法替丈夫减轻负担。她想入棉纱厂。

1519380018259245.jpg

 

 

  上海地区,自宋末就是中国棉纺织业的中心之一,黄道婆就出生在这里。到清朝中后期,还流传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的民谣。清朝被卷入世界近代化进程之后,这里又成为中国最早的工业区之一。有很多棉纺织厂,专招女工,工资据说还不错。

  但杜文卿却反对这个想法。男人嘛,让老婆抛头露面已是无能,竟然还让老婆到洋人的厂里赚钱,简直就是丢了八辈子祖宗的脸啊。何况,她还怀着娃娃呢。

  当然,男人们的虚荣在现实面前,往往是一败涂地的。没钱,难道饿死吗?有条路可走,还要什么面子?你一个穷人,讲个什么面子?

  现在女工有了几个月身孕,就要休假,朱氏却反其道而行之。加上那时工厂的恶劣条件,悲剧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光绪十六年,朱氏产下一女之后,因为极度衰弱而撒手人寰。

  杜文卿没了老婆杜月笙没了妈。

  抱着两岁的儿子和才出生的女儿,杜文卿的绝望是常人难以感受的。

1519380021214528.jpg

  所赚不足以养家,他面临着一个抉择。

  是把女儿送人,还是一家人一起等死。

  他只能选择前者。

  女儿被送给了一个黄姓商人。他是宁波人。其它资料,就全不知道了。

  杜月笙发达之后,很自然地,就想找到这个妹妹。虽然妹妹早在他还不怎么懂事的时候就送走了,但血脉之缘,让他千方百计地想把妹妹对回来。那时虽无网络,但报纸的传播速度也很快。发过寻人启事之后,很多人冲着赏金给他提供了很多假线索,还有一些直接带着年龄差不多的妹子来认亲。结果,都被证明是空欢喜一场。直到杜月笙重病,仍挂念着这个妹妹。然,最终却成了终生遗憾。

  我在想,在那个乱世里,也许他的妹妹,被人卖了,甚至转手很多次,以至于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又或者,她早已死了。否则,以杜月笙在当时的影响力,应该不会找不到。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女排的方法论

    女排的方法论

  • 漳州基地:女排腾飞的起点

    漳州基地:女排腾飞的起点

  • 郎平说:“挺难的”

    郎平说:“挺难的”

  • 陈忠和:打造“黄金一代”

    陈忠和:打造“黄金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