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去除美国式科幻的《中央星站》

作者:admin 2019-12-19 我要评论

它将故事设置在了以色列。换句话说,它所展示的是一种与英美视角不同的未来。 以色列科幻作家拉维提德哈 以色列科幻作家拉维提德哈(Lavie Tidhar)的小说《中央...

它将故事设置在了以色列。换句话说,它所展示的是一种与英美视角不同的未来。

以色列科幻作家拉维·提德哈

 

以色列科幻作家拉维·提德哈(Lavie Tidhar)的小说《中央星站》和我以往读过的科幻作品不太一样。就像译者陈阳说的那样,虽然这本书里有着超凡的人工智能、奇妙的外星生命和超乎常人理解的魔法,但你不会看到令人热血贲张的星际大战或者人类的自我拯救计划,也没有明确清晰的线索牵引你一直往前走。它可能并不那么“科幻”。

至少,它不是那种美国式的科幻,关于星际扩张、太空战役或者讲述一个孤独的超级英雄的故事。拉维·提德哈把有着机器人和宇宙飞船的闪光的未来放置在了故事背景里,然后将它们淡化——他想写的是人,是家庭,“是由关系、责任、叔叔、阿姨、表亲组成的复杂纷乱而广阔的亲缘网络”。他说:“我也是这样的家庭的一分子。这是一个被婚礼和葬礼、仪式和聚会定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定义你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与你有关的人。它是一个没有太空战役,但充满戏剧性的世界。”

“中央星站”的原型就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南部一个真实存在的老汽车站。它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存在,是一个配备了核辐射避难所的巨大建筑,周围的街区聚居了25万无处可去的难民和来自中国、菲律宾、泰国的经济移民。拉维·提德哈想写的就是他们的故事。他们来自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讲着不同的语言,但共同的生活空间使很多人的婚姻跨越了这些不同。那么,几代人之后,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

于是,在拉维·提德哈笔下,在不知道确切时间的未来,“中央星站”变成了特拉维夫的太空站——人类的生存空间已经扩张到了整个太阳系。大多数的人类已经不再是自然人,他们和AI融合,被改造成机器人,大部分人身上带着“节点”,能够通过覆盖太阳系的无形网络互相交流。故事里没有英雄,甚至可以说没有主角,也没有那种可以一两句话概括它到底讲了什么的情节线,只是不同民族、不同星球的人,包括节点人类、机械改造人、增强元人类、数据吸血鬼、基因孩子、造神艺术家等等在这里来来往往。

因为作品所获得的一系列奖项,拉维·提德哈近年在国际科幻领域非常瞩目——他在7年内横扫了包括轨迹奖、坎贝尔奖在内的16项科幻奖项。《中央星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2017年获得了坎贝尔奖最佳科幻小说奖。但是,这部小说吸引我的地方并不是奖项的加持,而是它将故事设置在了以色列。换句话说,它所展示的是一种与英美视角不同的未来。

拉维·提德哈的小说《中央星站》

 

在拉维·提德哈笔下,巴以冲突已经成为过往,而集体公社基布兹依然存在,犹太人也始终有着割礼的传统,而担任拉比的已经是机器人。他在《中央星站》提出了很多其他科幻作品中也会讨论的问题:人类在未来会如何发展?人类与AI、机器人的界线是什么?对生命的改造是否有悖道德?如果神可以被轻易创造,宗教的意义在哪儿?……基于《中央星站》大致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将以色列作为背景的科幻作品,我很想听听他的答案。

 

三联生活周刊:《中央星站》这本书和我以往读过的一些科幻作品不太一样,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核心,而科幻的部分似乎只是你借用的外壳。

拉维·提德哈:我希望把所有我喜欢的东西、我想写的元素都融到我的科幻作品里面。我也很喜欢以前的那种科幻的黄金年代,比如说大家都去写宇宙飞船、机器人,写外星人殖民的事件,这些都是很酷的东西。但我想把这些东西都抛掉,忘到脑后,或者只作为一部分背景,我想写人、家庭,想写大家会结婚这样平凡的事儿。把文学和科幻结合起来确实是我的一种风格。西方读者对这种作品形式和内容可能会有点儿困惑,因为他们期待科幻作品里面写的是英雄和冒险的内容,是那些奇幻的东西。但是我的作品里面并没有发生太多这样的故事情节。

三联生活周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科幻作品对于未来的设想有很大的差别吗?

拉维·提德哈:有点儿难说。科幻作品,长久以来都是以美国作品的类型为主导的。很多科幻作品主要都是关于星际扩张,比如说从地球到火星、到其他星球去殖民扩张,这是一个持续不断前进进步的过程,有许多新的发明出现。这种是科幻作品标准的模式,有很多人都在写。我现在也发现有很多关于反乌托邦的作品,很多人写了很多可怕的东西。我自己的兴趣是写反面的,和他们背道而驰的。

我不太确定人类这个物种在整个星际星球的背景下到底有多重要。我觉得科幻小说一直是关于人要持续不断地存在,让自己存活下去。但是人类到底要走向哪里?我觉得宇宙可能并不能等着人类一直这样发展下去,我越来越相信人不一定是要一直前进的,也许我们应该少做一点儿什么样的事情。我们应该和环境和谐相处,我们应该活得更加简单一点儿,科技的发明也应该是让生活更加可持续,环境更加可持续。

三联生活周刊:你曾经说“基布兹”是一个很难向西方人解释的存在,但它对你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以至于在你笔下的未来里,它依然存在?

拉维·提德哈:其实你会看到,我写“家庭”这个主题有点儿矛盾的心理。比如我书里面一个叫鲍里斯的人物,他试图离开家,到外太空,但一些原因又使他必须得回来。我不太确定很大的家庭单位是一件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有的时候你可能会被它给锁住,困在那儿。

我小时候生活在基布兹这样一个共产主义公社,它是有点儿乌托邦式的存在。这样的社会形式,在以色列存在了上百年,经历了三代人。像我的爷爷奶奶,他们老一辈其实都还是信仰社会主义的,他们觉得应该回到农业时代,要去种田、要一起生活、不能总谈钱等等。我其实很敬佩他们这种目标,我自己也觉得,如果我们未来真的坐宇宙飞船去到外星球,还是得生活在共产主义这样的形式下,不能很自私,我们需要依赖他人共存。如果真去火星生活,我觉得资本主义是不可行的。

当然,我也知道他们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因为“乌托邦”忘记了人性本身是复杂的。但也许并没有别的科幻作家在基布兹这样的地方生活过,所以我想我应该去写一写它,那是我的童年,我长大的地方。如果说我小时候在美国一个小城里长大,那我可能也会以那个作为背景来写作。

三联生活周刊:你说自己想写的其实是家庭,这让我想起曾经采访过的另一位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Amos Oz)先生,他的写作核心也是家庭。你认为,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来自民族的某种内在的共性?

拉维·提德哈:我不能代表所有的以色列作家来发表这个观点,但是我写的科幻作品,比如《中央星站》这本书,一部分目的就是在表达以色列文化与美国文化的不同。美国文化是个人主义的,我小时候读的很多美国的科幻作品都是单独的个人英雄。这是我童年的认知,认为科幻就是那样的。但是长大以后,我发现自己祖国的文化不是个人主义,而是以复杂的家庭、有些纷乱的人际关系为主的文化。我觉得它近似于亚洲的文化,印度的家庭和东南亚的国家都是这样的集体主义文化。如果真的有外星人入侵,也肯定不是一个人去对抗,而是整个家庭,你要和你的姑姑、叔叔,和你的邻居团结在一起去斗争,这里面就会有错综复杂的亲人关系。我没有在很多西方的科幻作品里面看到过这样的内容和主题,而我想写这方面的内容。

三联生活周刊:你对“家庭”和“人际关系”的未来有着怎样的想象?

拉维·提德哈:以色列很有趣的地方是,它既不完全像在东方,也不完全像西方国家,它处在中间的位置,就像两个世界中间的一个桥梁。它是个小国,在这个国家里你去不了太远的地方,大家会经常打照面。在以色列遇到熟人,我们习惯相互寻找共同认识的人,找熟人关系。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在今天的社会里去维系我们相互之间的假定的亲缘关系。这种族群形式可能已经被网络、新科技改变了很多。比如说现在很多人到国外或者到外地去居住,这本身是很有趣很令人兴奋的事儿。但是我们如何维系我们传统的社区形式?不管是在别的地方还是在外国。我的书里并没有答案,我要做的恰恰是抛出更多的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书里写了很多类型的情感关系,比如数据吸血鬼和人、机器人和人等等,这些比较特殊的关系对于讨论“人与人”有什么帮助吗?

拉维·提德哈:它们部分反映了当下社会里面出现的一些人和事,以及很多的信息。人之所以成为人有很多方法,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数据,在美国,现在的人口里面有10%的人,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自然人,他们在身体上用了一些科技,比如他们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或者换了膝盖等等。科技在黑(hack)人类,身体的变化比很多年前容易了很多,想变性都很容易。这个趋势只会不断地增长,过去的科幻小说可能没有太多地去写这方面的内容,但是现在我很好奇,到底人在未来还会有多大程度的变化,和今天的人会有多大的不同,人还可以是人吗?在未来,“人”要如何去定义?

三联生活周刊:你写了一个“基因孩子”,一个由精子、卵子和节点种子共同培育出来的胚胎,这是否就是你给出的其中一种关于人的定义?

拉维·提德哈:人工智能这些科技手段,只要再往前迈一步,人可能就又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有些人未来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培育出来的。所以问题是,我们作为人还能幸存多久?如果把我们的环境都摧毁了,那我们还能存活多久?人还是挺脆弱的。但我的书是对人类抱有希望的,因为人是可以转变的,可以做得更好,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去学习的东西,只是如果我们一直处在自己的儿童时期,那不太好,我们需要长大。

三联生活周刊:在你的书里,人工智能被赋予了人格、肉体性、感官,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感情,你怎么看人工智能和人类相处的未来?

拉维·提德哈:科幻小说里面,我们写到的一些关于AI的东西,其实是用AI作为一种情节上的设置,是写作的手法。AI的根本问题其实是人类的意识到底是什么。我觉得人类有很多时候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人到底是什么、思考到底是什么。在未来的哪一天AI能够实现拥有数据思考能力或者意识思考能力还不好说。我不太喜欢很多人把AI看成邪恶的、AI将统治世界等等。我不认为这种观点就是对的,很多有这种想法的人是从小看《终结者》这样的电影长大的,他们受了这个影响。

AI技术是有它的基础设施的,它需要电脑,需要基本的设备,我也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在数字化领域,我觉得AI并不是去终结人类。觉得AI可能统治世界,这往往是西方的思想。西方主流的思想往往是我们一直要去战斗,去主导世界,要赢过他人,征服自然。但是我觉得现在所有先进的人都会认为我们要和世界、和他人和平共处才行,这才是一个好的逻辑。人们需要更加了解自己,共同很好地生活在地球上。如果要我给你一个简短的答案,我认为对于AI的想法,其实都是人类自身的不安全感投射出来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红星耀东方

    红星耀东方

  • 重走仰韶时代考古现场

    重走仰韶时代考古现场

  • 中国西北行

    中国西北行

  • 郑州的容灾能力

    郑州的容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