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由“天才少年班”引发的争议:神童为何无法“正常长大”

作者:admin 2018-03-19 我要评论

看过电影《少年班》的人,一定对里头的几位主要角色有着深刻印象,他们的智商要远远高于普通人,但是在最后还是泯然众人矣。其实电影的故事正是以中科大少年班的...

看过电影《少年班》的人,一定对里头的几位主要角色有着深刻印象,他们的智商要远远高于普通人,但是在最后还是泯然众人矣。其实电影的故事正是以中科大少年班的相关事迹改编的。不久前关于“天才少年班”的培养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一起来看看吧。

由“天才少年班”引发的争议:神童为何无法“正常长大”

不久前,中科大等高校的“天才少年班”培养问题再次引发了国内媒体的关注。作为培养神童的摇篮,“天才少年班”过去几十年的教育模式不仅没有满足社会的心理预期,一些“神童”甚至都没能做到“正常长大”,出现了被劝退等状况。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由“天才少年班”引发的争议:神童为何无法“正常长大”

天才少年哪里去了

“天才少年班”创立于1978年,当时21名少年被选拔进入中科大,成为中国首个少年班大学生。他们当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如今,距离第一届中科大“天才少年班”,已经过了40年。几乎每年,少年班里都会有几个“问题学生”被退学,有的是因为自控力差、学业跟不上,有的由于品行不端,有的因自理能力差而休学。当初的那些“神童”们,似乎失去了他们年少时那般光芒耀眼,在众人的视线中消失。

现在很多专家、媒体,包括曾在少年班里读书的学生在分析少年班里“天才挂科”等现象时,都认为是外界过大的压力所致。比如,在78年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里,频频被媒体报道的几位“正面典型”,后期的发展都不是太顺利,大都表示,“如果青春可以重来,他们决不会再读少年班”。而当年在班里默默无闻的同学中,却有不少人发展得很不错成为了行业翘楚。

由“天才少年班”引发的争议:神童为何无法“正常长大”

其实早就有人意识到过多的外界关注会对天才少年们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少年班的某班主任汪惠迪就不希望学生们受到太多的报道,也一再告诫他们要把自己当作普通人。但是在总的大环境下收效甚微。

除了关注过多,只注重成绩,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等也是少年班被吐槽的地方。进入少年班的学生,可能在某个方面特别优异,但是他们毕竟也是人,也各有各的短板。据报道,有78级少年班的同学说过,当年“刚来的时候年纪都小,基础都不行,跟着课程都很吃力”。这种“神童”特有的困境是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就曾说过:“‘神童’其实是一个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因为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可能在学业等方面出现越来越缺乏应对的能力,这样必然会在心理上留下阴影”。事实上,78年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里,确实有人出现过严重的心理问题。

由“天才少年班”引发的争议:神童为何无法“正常长大”

集全国之力培养“神童”,让人们对天才少年们有了不合理的期待

首先必须要强调,大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富豪或者学术领袖,每个人的追求也不一样。有研究也表明,天才特质天生具有流动性,是不稳定的。所以,“神童泯然众人矣”未必是神童或者学校的失败,很可能是学生的自主选择或是自然规律。少年班的最大槽点也不是它没有培养出一群诺贝尔获奖者,而是它几乎每年都让一些神童以“退学”等不可思议的方式陨落。

当然少年班绝非一事无成,据相关资料显示,已经在少年班毕业的学生中,虽然几乎没有公认的顶级学术明星,但是有85%以上的学生毕业当年就考取国内外研究生,有3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近百人成为教授、研究员,还有不少人在科技创新型企业承担重任。

然而,人们似乎总是觉得不够。似乎这些少年长大之后不变成第二个牛顿,第二个爱因斯坦,就不算合格。这是为什么呢?

由“天才少年班”引发的争议:神童为何无法“正常长大”

这也许是因为国内“神童”的培养机制,是集中力量,以加剧教育资源不公平为代价。换句话说,全社会直接或间接地为培养神童投了资,天才少年的未来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变成了公共利益的一部分。

据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曾说:“我们每年只招50个孩子,每个省只招几个,但要派很多人去当地学校调查,去考核,招回来,派最好的老师上课,所以,办少年班招生和培养的成本是很高的。”

“其他学校办了以后,发现成本太高。他们一年招几千个(学生),不愿为了几十个孩子花这么高的成本,也就不愿办下去了。”

而面对自己的投资产品,人们往往就会期望他可以给自己足够多的回报。专栏作家维舟就在文章中表示:“被选中的‘神童’在概念上显然不只是指天禀,还是一种社会期望。换言之,他们的天禀既属于自己,还属于家庭、家族等集体,甚至要属于公共利益:被寄望给亲属带来向上流动的利益或高人一等的荣耀,向社会做出非凡的贡献。而一旦他们后来学习或仕途不如意,遭到的却是嘲讽。”

由“天才少年班”引发的争议:神童为何无法“正常长大”

对于天资聪明的孩子,应该“开小灶”,但如何开,值得探讨

国际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对于天资聪明的孩子应该开小灶。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Evelyn Kroesbergen教授研究认为,有些特殊类型的天才儿童,由于老师没有能识别他们(属于智力超常),或者教育环境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比如创造力,从而使得他们更容易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爱荷华州大学的报告也显示,天才儿童如果被放置在普通教室里,学习没有挑战性的内容,可能会让他们因为无聊而放弃学习,反而成为差生。

那么对天才少年应该如何培养,才能做到既不浪费他们的天分,又不出现“被教岔”的情况呢?

或许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优教育制度,比如,美国的资优教育作为适才教育(因材施教)的一部分,采取反应干预教学(RtI)策略,为差异化的资优生内部群体提供适合其能力发展的教育用三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方式是:在为所有学生提供正规课堂教育的基础上,为学习能力高的同学提供额外的加速教育服务或丰富教学活动,对更高水平的学生,则需要根据其特征,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各方面基本平衡发展,又不会泯灭天才。

由“天才少年班”引发的争议:神童为何无法“正常长大”

另外,由于美国资优生的挑选思路是倾向于挑选在一个或多个领域具有才能的个体,也就是说,只要你有特长,你就可能是资优生。所以,所涉学生人数也比中国的“天才少年”数量多很多。在一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的学校中,所有学生都有进入人才库的机会,并得到合适自己的个性化教育。

而在其他一些地区,思路也是类似的。比如中国台湾和香港,在因材施教的大环境下,对于资优生的定义,除了包含高智商,和在某些学科表现优异外,还包括独具创造性思考能力,在视觉技术方面特别有天分,具领导力,或在竞技机械技能或体能的协调等方面有突出天分的学生。这些学生都会享受到额外的个性化教学。资优范围的扩大也在一定意义上消解了教学资源的不公平分布。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中国式男性气质

    中国式男性气质

  • 翁虹主演的三级作品大盘点 翁虹个人资

    翁虹主演的三级作品大盘点 翁虹个人资

  • 各色陪酒女的糜烂夜生活不堪入目毁三观

    各色陪酒女的糜烂夜生活不堪入目毁三观

  • 口述:关于3p经历的三个故事

    口述:关于3p经历的三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