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台湾茶:游子与乡愁

作者:admin 2018-08-26 我要评论

绿茶的风味里往往隐藏着早春的讯息,携带着山间雾霭或海边的潮汐直接沁入味蕾。乌龙茶则要复杂的多,它往往跟随漂泊的游子远走四方。想家的时候,从行囊中取出一...

绿茶的风味里往往隐藏着早春的讯息,携带着山间雾霭或海边的潮汐直接沁入味蕾。乌龙茶则要复杂的多,它往往跟随漂泊的游子远走四方。想家的时候,从行囊中取出一只小小的紫砂壶、几只小瓷杯、一包用竹浆纸包裹的武夷茶,一壶浓酽酽的喝下去,似乎能够除却许多乡愁。

这乡愁的味道,随着时光被写入游子的DNA中,即使是年轻一代,仍会追寻祖辈的口感。乌龙茶的复杂并不只在风土与繁琐的工艺,更多是伴随着山河岁月的变迁,久久缭绕在游子心头的味道。

台湾乌龙即乌龙茶系里漂泊的游子。

台湾本土原生的茶树多长在台中、台南、高雄山间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带,被称为「山茶」。因原住的高山族人不懂得栽植、制作技术,并没有在早期得到有效的利用。

雍正初年,《台海使搓录》之赤崁笔谈记中载:「水沙连茶在深山中,众木蔽亏,雾灵濛密,晨曦晚照,总不能及,色绿如松萝,性极寒,疗热症最效,每年通事与各番议明,入山焙製」。文中所说水沙连,即为现在为竹山附近的大水窟。根据文中所说色泽和工艺来看,那时台湾原产茶制作工艺应该是绿茶。

连雅堂氏台湾通史记载:“旧志称水沙连之茶,色如松萝,能辟瘴祛暑,至今五成之茶尚售市上,而以崠顶为佳,唯所出未多」,类似这种风土条件的台湾原始茶因为山地制造因素的限制产量有限,在茶铺往往都是买不到的,更不要说外销出口了。市场上所称台湾茶并不以这部分茶为流通参考。通常所说具有商品及产业价值的台湾茶,当然以流通省外甚至世界市场的那部分为对象。

水沙连

台湾真正形成规模栽种并制作茶叶的开端,是在公历1723年前(清雍正元年)由闽、粤移民从福建武夷山带去茶种与制茶技术。最初只是内地移民自己种植一些,或制作饮用,或馈赠亲友,谈不上组织生产。他们利用荒地或村前屋后的闲地随便种植一些茶树,农闲时使用现成的器具焙制毛茶。由于成绩意外的好,便有农人把植茶、制茶当成副业,于是产茶渐多。不但可以供应内需,甚至逐渐形成产业可供出口。据淡水厅志记载「石碇、拳山二堡居民,多以植茶为业。道光年间,各商运茶往福州售卖」。拳山就是现在的文山,台茶成为商品有史可查始于此。

19世纪台北山区的茶园

促成台茶真正国际化的却是一名英国人。1865年英国人约翰.杜特为考察台湾的樟脑业状况来到台湾,目睹台湾茶当时的产制情况后嗅到了商机,次年便从福建的安溪运来了大批茶苗,分给农户,并给产制农户放贷耕种基金,奖励栽培,以图增产。杜特的举动激发了茶农的积极性,台湾茶从此便开始以企业规模经营。1867年,他把台湾制作的乌龙茶运到澳门试售,得到意料之外的佳绩,于是更进一步在台湾的艋舺(万华)创制精制茶厂,收购毛茶后开始自行精制。在杜特之后台湾茶农都是先制成毛茶,交由茶贩贩卖到台北洋行集中的茶市。洋行从茶贩中收到毛茶后,自行拼配精制后出口。台北市大同区西南的大稻埕就是外国精制茶行集中的地方,杜特则成了台湾精制茶的开山人。1869年杜特大胆的用两艘帆船运了二百多台斤的乌龙茶至纽约,在茶箱上打上了Formosan Tea的logo去销售,Formosan是1950年前欧洲国家对台湾的旧称,台湾茶因此打开外销市场,逐渐得到世界市场的瞩目。1872年已经有德记为首的五家洋行在台湾收购粗制茶。

茶叶的对外贸易促成了台湾茶的突飞猛进,因此茶农逐利而变,把环绕台北市区以前种植靛蓝、甘蔗、黄蔴的田地都改成茶园。1865~1885的20年间,输出茶总额膨胀了一百倍,茶产因此变成台湾大宗经济特产。虽然如此,台湾茶在这个时期仍为手工业时代,小规模的茶农有二百多万户,均用手工产制粗茶后集散于台北茶市。

一则乌龙茶广告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进入为期五十年的日据期。此时,英属印度殖民地大吉岭开始栽植茶叶并在世界市场取代中国茶份额。日据时期的政府机构,开始在台湾推行红茶制作工艺,试图媲美大吉岭。1920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台湾茶形成了巨大冲击,乌龙茶的外销市场一落千丈。当时后起的工业化茶区印度、锡兰、爪哇由于引入机械化生产,成本低、品质好,受到英美消费市场的追捧。台湾乌龙茶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出局的危险。

日本人面对台茶国际市场的危机,决定顺应国际市场口味改乌龙茶为红茶制作,投下巨额资金让茶农用于改良茶树品种,开设大规模茶园、创办新型机械制茶厂。小规模的茶业从业者获得大批免费的制茶机械,另一方面日本大企业获得国家的支持,开设更大规模茶园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1928年后,日东拓植农林株式会社的产品「日东红茶」渐渐能在欧美市场与印度、锡兰红茶争夺份额,台湾红茶因此成为日据时期农业经济的一大来源。日据时期台湾茶除了增加了红茶制作,更做了工业化转型。之后受到动荡的政治局势影响,二战时期粮食与劳力短缺,部分茶园改种粮食,原本制茶的劳力也改做他用,台茶在这个期间减产了90%。1949年后台湾茶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随后开始重新拓展大陆市场及海外市场。

台湾除去茶复杂的历史变迁而促成的制茶革新外,虽茶种源自福建,移植台湾后却随着本地水土的变化产生了新的风土味道。

台湾位于西太平洋,北半部位于温带,南半部位于亚热带。茶区仅限于岛的北部,地理区域上分为:丘陵茶、台地茶、起伏地茶。丘陵地平均高度大约在40~600米,600米以上也是在台湾茶贸易逐渐有起色后才有农家种植。

早些时候更多茶园位于45~300米的台地,台地大多向西倾斜,被台湾岛最大的河流淡水河和中央山脉隔离开,只有若干水道贯通。所以之后台湾茶商在售卖云南茶时,也喜欢把某些区域的茶冠上「台地」茶的名称,这是基于惯性感受所得出的简单结论,忽略了转换地点后云南的大气候、中气候、小气候、土壤组成已经成为变量,早不可套用以往概念做简单的区分。

若从综合自然因素看,云南「台地」茶由于栽种在生态更好、海拔更高、土壤条件更丰富的地区,风土要远远优于台茶中的翘楚。故有台湾茶文献记载「本省所产乌龙茶较之武夷与安溪所产为逊」即是从风土地理角度来做的客观比较。

台湾茶园有三分之一分布在第三纪沉积岩、三分之二分佈在第四纪洪基层。

第四纪岩洪基层的土壤,在分类上属于热带红壤及灰棕壤之间,称之为「灰化红壤」,土质粘重,土层深厚,PH值4.0~4.8之间呈酸性反应,缺乏有机质, 分佈在观音山、林口台地、铜锣圈台地、新竹埔顶台地、苗栗、三叉台地、八卦 山台地、埔里鱼池高台地等。

第三纪沉积岩是属于较年轻的土壤,在分类上属于灰棕壤,表土深厚,颜色呈灰或黄褐色,酸度在PH4.5~5.4之间,质地疏鬆,是台湾优良土质茶区, 分佈包括文山区、大溪、竹东、苗栗、头尾、南投区。

台湾各地土壤酸碱性:台中以北属强酸性、以南属中性,南部微碱,山边丘陵多属酸性或中酸性,东北部属强酸性,宜兰丘陵属强酸性,台东花莲因冲积土的母岩来源复杂,酸碱性土壤兼有。

台湾土壤分布图

 

也许这篇文章对嗜好台湾乌龙茶许久的茶友来说,从头至尾都感觉到陌生。这很正常,一个正常的茶商无须让客人懂那么多历史及风土,消费群体懂的越多,茶就越难讲出故事。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冲动消费远比了解历史、自然地理后的理性购买要容易的多。冲动消费本身不正是消费快感所在么?

汉娜.阿伦特说:“谎言总比真理更强势,因为它满足了期望。”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 生命与自由

    生命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