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我们与猫的同栖生活

作者:admin 2019-07-16 我要评论

人、动物、城市 想象一下,如果猫会自己买猫粮,使用冲水马桶,那么人类对于猫而言则毫无意义。不过,如今的我们很难去想象,一个没有猫存在的世界。 今天的猫所...

人、动物、城市
想象一下,如果猫会自己买猫粮,使用冲水马桶,那么人类对于猫而言则毫无意义。不过,如今的我们很难去想象,一个没有猫存在的世界。
 
今天的猫所处的地位有些不同。在漫长的岁月中,猫一直都是作为宠物出现在人类身旁的,它们在6000年前,依靠自己的“依附基因”成为埃及文明中的“温顺小狮子”,从而开启了漫长的寄居生涯模式。老一辈的爱猫者大多以猫寄情,在丰子恺、林徽因、老舍的笔下它们是“可爱的小朋友”;海明威在基韦斯特岛的家也被改成故居博物馆,门票收入全都用来充当了当地猫咪的生活费,似乎也是为了延续这位作家的爱猫之情。普遍把猫当成朋友、室友甚至伙伴的,是新一代养猫人的态度。他们对猫似乎只有一个期望,平凡地活着,像我们一样。
 
 
 
 
 
 
住在城市里的人终究喜欢标准化的东西,比如连锁的超市、餐饮、产品和服务,事实上,猫也是一种极为标准化的宠物:它们能做的事都很相似,无非在吃喝拉撒与卖萌之间不断切换;需求也大致相同,只需简单的袋装口粮和水即可维持生存,即便是发了病,也可以用带有除病药方的猫粮去解决,简便得如同下载手机应用程序。
 
猫自身也适应这种进化,它们努力地从鱼肉杂食,变成“饼干”消费者;从放纵奔跑,飞跃屋顶,转变成嗜晒太阳的废柴,把自己过得像一尊静止的活雕塑;它们发出千篇一律的喵喵叫声,也是在试图接近人类,为各式主人提供“连锁”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主动被驯化,顺应并且试图“控制”着人类世界,并为此付出沉默及乏味的代价——与人同栖。如果纵观整个猫界,它们的长相、举止行为以及眼神都是极其相似的,我们在这种相似中,很容易找到一种熟悉的慰藉,这种慰藉,与正在同质化的城市所带给我们的感受是极为相似的。
 
2013年,大学刚刚毕业的张楠楠几乎很难在上海找到自己的位置,那段时间,她去医院做了几次鼻科检查,很多同事以为她只是不适应那里潮湿的天气,可没过多久,明察秋毫的同事们就在朋友圈里发现了真相——原来是为了养猫,而去做的鼻科检查。张楠楠今年27岁,在父母眼中,她早就应该把男朋友带回家谈婚论嫁,但是今年过年之前张楠楠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要陪鲍伊过年。父母起初没听明白,还以为女儿找了个外国男朋友,最后才问出来,鲍伊是一只两岁的灰色英短猫。张楠楠说,后来这只猫成为了家里人的思想负担,父母总觉得她对猫付出的情感替代了本来应该发生的爱情关系,他们生怕自己因猫变得孤僻,而张楠却说自己“从未相信过爱情”,在偌大的上海,只有这只猫才会给她带来一种家的感觉。
 
张丽和小乔并不是一对“丁克族”,2015年的时候他们从北京草场地搬到了景德镇,过起了穿着布衣烧陶的田园生活。他们最初离开城市的初衷是想找到一个气候适宜的地方安静一段时间,顺便生个娃,但是一只名叫蛤蜊的猫,扰乱了他们的造人计划。从二人搬进新房的那天,不知从哪里蹿出来一只棕色的花狸猫,它像这里曾经的主人一样在屋中院里巡视、徘徊,这对刚入住的新人见到这猫有些性格,便把它养了下来,由此对猫的照顾,成为了这对情人主要的生活事项。这只猫陪伴了他们出世的过渡期,也见证着他们创业的艰辛。小乔说自己并不是不想生小孩,只是不知道一旦有了孩子,应该分配给谁更多的情感。
 
约瑟夫是个内向的马来西亚人,今年62岁,15年前来北京做广告,一下飞机就喜欢上了北京的干爽气候和年轻人的躁动,不过没过几年,他喜欢的胡同和小饭馆都拆没了,人也步入退休的年纪。离职时,有个同事听说他曾在槟城养猫,就送了他一只捡来的流浪猫。起初约瑟夫觉得北京的猫都太肥了,不像南亚的猫那么灵巧,后来自己的生活渐渐变慢,变淡,他才发现这只猫安静、肥胖的外表下还隐藏着淘气、好奇的内心,和自己年轻时一样贪玩。约瑟夫是个老顽童,喜欢骑越野摩托车,收集电影周边,他觉得自己玩了一辈子,这只猫就像退休后的新玩伴。他给这猫起名叫Udang,udang是马来语里的虾,也是他在槟城居住时最爱的一种食物,捕虾还曾经是他父母最主要的生计来源。
 
这是三则关于人和猫的小故事,这些猫主的日常唠叨和朋友圈是生成这次封面的主要灵感。在他们的讲述中,我似乎可以感受到一种人对于猫的依赖感,这是我们不曾具有的“基因特征”。简而言之,它是社会变化与人口的结构所促生出的一种特定情感,我们管这种与猫的室友型关系,称为“同栖”。
 
不得不说,这种同栖也是目前“空巢人群”最为廉价的陪伴,这个廉价一方面是金钱的,另一方面是指情感上的付出,我们很难以人类的关系去比对这种情感的投入,只能模糊地认为它像是一种处于“供奉”与“远方亲戚”之间的情谊。毫无疑问的是,同栖是一面镜子,它影射出现代文明之中的孤独与苍白,或许,每一个爱猫的人心中,都怀着一些无处安放的情愫。
 
在这次封面的征稿中,我们意外地收到600多篇关于猫的同栖故事,其中不乏温情和逗趣的内容,当然催泪的离别也不在少数。我们可以感到这种驯养的双向性,成为“全民萌宠”是猫的宿命,也是我们内心的“沦陷”。或许这就是与我们的生活、生存有关的话题,值得我们对猫付出如此多的情绪笔墨。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 生命与自由

    生命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