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北京银矿》:打捞100万份记忆

作者:admin 2019-10-20 我要评论

一对双胞胎姐妹穿着相同的黄色套装在家中合影。/Thomas Sauvin 外国人看见这些照片不仅会想到中国,还会想到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所以《北京银矿》是广义上的人性...

一对双胞胎姐妹穿着相同的黄色套装在家中合影。/Thomas Sauvin
 
“外国人看见这些照片不仅会想到中国,还会想到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所以《北京银矿》是广义上的人性的群像。”
 
2009年,法国人托马斯·苏文(Thomas Sauvin)在北京北五环的一个垃圾场里发现了“金矿”,10年来,他在这里回收了100多万张被废弃的底片,这些底片全部来自1985年到2005年间的北京普通人家,勾勒出改革开放后的时代巨变。
 
时至今日,苏文“看了一遍又一遍、处理、编号并编辑”了其中的80万张。这些被丢弃的记忆被逐渐还原,苏文将之命名为《北京银矿》。
 
10年过去,苏文已经忘了第一次看到这些照片时的感受,他认为,这100多万张底片的共通之处就是“真挚”。
 
“人们和家人、朋友拍照片的时候,没人会考虑艺术性。这些照片拍摄的初衷都是好的,就是用来凝固美好时光。几十年过去,当它们阴差阳错地被装在一个个布满灰尘的塑料袋里,并最终交到我手中时,已经不单单是私密时刻的留念。庞大的数量让性质发生了改变,让这些照片从某个人的记忆变成了集体回忆。”
 
《北京银矿》的广受欢迎不仅仅是博人们一乐,或者简单的怀旧。在海量的照片中,个人生活成为国家历史的一部分,苏文曾经在采访中表示:
 
“这些底片关于出生、死亡、爱,也关于工作和闲暇。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得以在这些画面之中确认自己的身份。”
 
反过来,一个国家的变迁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展现得如此具体而鲜活,也令人感慨。
 
天安门广场、坐在椅子上的麦当劳叔叔、玛丽莲·梦露海报、烫头、蛤蟆镜、红嘴唇、花裙子、石景山游乐园、喜宴……在编辑过程中,苏文发现人们生活中的“一致性”慢慢浮现:拍摄对象中心构图、上镜必备冰箱、扶栏眺望。
 
 
一对情侣在热烈拥吻。/Thomas Sauvin
 
“我只负责观察,但看了很多年以后,会发现有趣的事情自己就已经发生了。最初它只是隐匿在一张张碎片之后,但随着时间流逝就会凸显。”
 
上世纪80年代,冰箱开始进入普通家庭,和冰箱合影突然变得炙手可热。为了全方面展示冰箱,这些照片的拍摄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竖着拍。
 
“我发现,至少在北京,人们在3年的时间里不停地做这件事情。后来冰箱没那么火了,也就没人拍了。”
 
另一方面,梦露海报也引起了苏文的注意。在他看来,“文革”刚刚过去十来年,一个代表西方资本主义的美国女明星在中国人家里的墙上屡屡出现,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苏文对于诸如此类的“奇闻逸事”很感兴趣,在他看来,从这些细微之处,足以洞察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普通人的思想变迁。
 
在苏文看来,一致性的形成首先来自时间和地点。
 
“这些底片通通来自北京,而且大多是北京人拍摄的。底片来自1985年到2005年是有原因的:80年代普通家庭刚开始有相机,而到2005年之后,数码技术逐渐替代了胶片,照片就越来越少。这样的边界感赋予《北京银矿》更多的时代色彩。”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尚未繁荣,多样性有限,使得无数家庭仿佛克隆一般,照片中经常出现同款水壶、床单、海报、杯子和衣服。
 
某种程度上,物质匮乏反倒给这些影像赋予魔幻的色彩,无数陌生家庭看着一样的电视、穿着一样的衣服、去同一个景点,却过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南京林业大学樱花大道,一名游客在拍照留念。
 
除了物质层面的一致,人们在行为举止上也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整理照片的过程中,苏文发现了中国式摆拍大法:挺胸抬头、直视镜头、保持微笑。直到现在,当“1、2、3”响起时,每个人都会默契地说着“茄——子”。
 
“这些照片充满矛盾感。一方面每个人都是摆拍的,缺乏灵活性,看上去就像设计好的一样;另一方面,这带来完整与和谐的感觉。
 
“因为摄影师不是陌生人,而是亲人、朋友,所以拍摄对象在拍照过程中非常放松,这一特质在当代摄影和纪实摄影中几乎不会存在——摄影师和拍摄对象之间是有距离的,被拍者甚至惧怕摄影师。所以这些家庭照所带来的观感很复杂。”
 
苏文表示,法国人更倾向于“抓拍”:
 
“比如人们忙活自己的事情时拍一张,眼睛并不望向镜头,显得更自然随意,这在法国人眼里更像一张好照片。”
 
“我也想过中国人更喜欢摆拍的原因。法国作为发明摄影术的国家,在整个20世纪中人们都在接触摄影,所以拍照这件事再正常不过。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在那个年代拍照充满新鲜感,所以人们更激动,拍的时候也更正式。”
 
 
安徽省蚌埠市天桥旧货文玩市场,地摊上的老照片。
 
从1999年到现在,苏文断断续续地在北京度过了他人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20年过去,很多事情变了,还有一些则永远没变。
 
“我刚来的时候,给别人介绍我是法国人,人们马上会说法国是个浪漫的国家,总统是希拉克,最好的球员是齐达内。现在我和大街上的人聊天,他们可能一个月前刚从巴黎回来,还在蓬皮杜看了展览。这是很大的变化。但是,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朋友间的友谊,还有火锅,这些和1999年没有区别。”
 
“我是法国人,是一个外国人,做《北京银矿》既有外国人的好奇心,也有对北京的爱。我从没想过做其他城市,因为我没有兴趣,这一个项目我已经做了十年,有生之年估计还会一直做下去。再让我去做别的城市、再去找一堆海量的底片,我可能会疯掉。”
 
《北京银矿》让西方普通民众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被打破。“大部分外国人所看到的中国影像无非是这个国家的异域风情:公园里穿着白色中式服装打太极的老人、少林寺的中国功夫、万里长城,等等。这是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就是中国的环境污染和腐败问题等。”
 
 
男子在宴席间举起杯子祝酒。/Thomas Sauvin
 
然而,《北京银矿》和这些都没关系,它所展现的是一个日常的中国。苏文表示,很多外国人觉得这些照片“超乎想象”。
 
“西方人以为中国人都是热爱工作、不喜欢玩玩闹闹的那种。结果通过照片发现,照片中的人们很自然,很有幽默感,他们开怀大笑、举杯畅饮,享受生活、友谊和家庭带来的快乐。”
 
这些朴实的生活照传达的是某种人性相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特质。“外国人看见这些照片不仅会想到中国,还会想到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所以《北京银矿》是广义上的人性的群像。”
 
最近这一年半,苏文专注于编辑北京世界公园的照片。“公园之大,世界之小,风景名胜,尽收眼底”,世界公园的宗旨,就是给足不出户的中国人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口。
 
“当时大部分中国人还没有那么多钱出国旅游,所以政府建造了世界公园,供人们娱乐消遣。这里云集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和风景名胜,会给游客提供假护照,还会贴心地帮你盖章。”
 
“世界公园1993年10月营业以来,无数北京人蜂拥而至。那时人们已经有相机了,所以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照片,他们在假比萨斜塔下伸出手,在假泰姬陵前留影。千禧年前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了出国旅游的机会,他们再也不用在假名胜前拍照,而是在真正的凯旋门前留影。”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 生命与自由

    生命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