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喜欢荷兰,因为他们从来不爱煽情

作者:admin 2020-02-26 我要评论

| 永 远 别 对 生 活 冷 感 | 我们聊点开心的事吧。 过年趁春节假期跑了好多博物馆,关于博物馆的文章断断续续地写着,最近事儿太多了,打断了进程。我必须先写...

 
| 永 远 别 对 生 活 冷 感 |
 
我们聊点开心的事吧。
 
 
过年趁春节假期跑了好多博物馆,关于博物馆的文章断断续续地写着,最近事儿太多了,打断了进程。我必须先写那事,不然不像话,类似的念头最近常出现。
 
 
我们渴望回归以往的日常,想想其实现在也是日常。只不过是疫情撕开世界的里膜,忽视了无数个日常,才造成当下的日常……现在我不想如此细究下去了,想喘口气。
 
 
希望春天快一点到来。能有真诚的反思,才能好好过以后的秋冬。
 
 
▲ 天气好时的阿姆斯特dan
 
 
▲ 风大到帽子吹飞五米的海港城市海牙
 
 
我喜欢逛博物馆也有这样的原因吧——它里面有人和历史的反思。
 
 
如果你跟我一样,喜欢逛博物馆,对艺术史有点兴趣,也会和我一样喜欢巴黎和佛罗伦萨。它们都是人们惯常所指的艺术圣地,收藏了太多最经典的作品。
 
 
但我现在太想跟你们推荐荷兰和比利时了。
 
 
在熟悉艺术史的书目之前,荷兰给我最多的印象就是风车,梵高,致幻蘑菇和风俗街。荷兰不止如此。
 
 
 
▲ 此行遇见的一小小小部分画。
 
 
 
巴黎又在不间断地罢工,更混乱了些。恨它的过分凌乱,陈旧的地铁站老态龙钟,人们延着它锈迹斑斑的肠道攀行,偶尔混杂着大麻味。晚间在期间游荡常遇到奇怪的陌生人。
 
 
却又爱它的狂妄。混乱又自由是巴黎的代名词,也正是如此,让它有说不清独特的生命力,不知疲倦地生产创意和艺术。佛罗伦萨也是类似的。
 
 
 
▲ 巴黎的西岱岛,在城市最中央。朋友说西岱(citi)就是城市的意思。冬天其实也没啥阳光。
 
 
可我总觉得,假如给我机会选择在哪生活,我还是更喜欢阿姆斯特丹。阿姆有一种“理性”和“节制”的力量,不仅是人的特征,也是艺术的特征。
 
 
怎么解释这种所谓的“节制”呢?我也许可以说是感性上的节制。
 
 
走过几个地方,回过头来想,意大利热爱的美丽,大部分是华丽而张扬的(也有一些是哲思型的)。宣扬世俗与人性,追求解放自由的美。很多意大利的艺术流派是,甚至连现代众多的意大利奢侈品牌也是,用我另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很骚。
 
 
▲ 波提切利《春》
 
 
这大概也与历史有关。被商业重新塑造的海洋国家荷兰,从几百年前就崇敬理性的力量。他们信奉新教,不爱南部“放纵浮华”的作风。
 
 
倒不是说骚不好啦,骚有骚的自由和美丽。我也喜欢色调华丽的波提切利。可如果要说从精神上崇拜,我总觉得荷兰与其所代表的北方画派,对这个年龄段的我来说更具震撼力。
 
 
他们要更理性和深沉。包括那位疯子梵高。虽然梵高最出名的画很魔幻,可他骨子里是关注现实的大画家。他早期学画时常常以身边人和平凡生活作画,最推崇的画家是米勒。
 
 
▲ 梵高《吃土豆的人》
 
 
荷兰和比利时部分,在历史上曾同属于尼德兰,出了好些大画家(尼德兰也还是荷兰现在的名字),也是因此,那个年代属于尼德兰的画也大多散落在荷兰和比利时各处。有好几个我都很喜欢。
 
 
 
最先谈的一位,必须是扬·凡·艾克(Jan Van Eyck)。
 
 
15世纪初期的扬·凡·艾克,就是给他们定调子的人,所有人都在温习从他那得来的一切。画家开始画真实的细节了,不止是在叙述宗教古老的故事,他们在细节描摹上十分耐心,直到绘画像镜子一般反映世界。
 
 
而自他以后的尼德兰画家,大家都默认其比南方更擅长描摹现实的细节。扬·凡·艾克最著名的一幅是《阿尔诺菲尼的订婚式》。比利时的根特正在举办他的特展,可惜我没有时间去。
 
 
 
▲ 扬·凡·艾克 《阿尔诺菲尼的订婚式》
 
 
 
然而我喜欢的希罗尼穆丝·博斯(Hieronymus Bosch),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方向。
 
 
历史对这位画家描摹得不多,他去世时是1516年,甚至无法确认他当时多少岁。真实地描摹现实的新艺术风格已经发展起来了,可来自荷兰的博斯,掉过头去描摹想象的世界,而且是从未有人描摹过的恐怖的世界。
 
 
▲ 博斯 《人间乐园》
 
 
局部
 
 
天使的堕落,诡秘的地狱。正在承受考验的亚当和夏娃。丰满多汁的水果与贪婪的色欲。占有,哄骗,互相吞噬,战争与死亡。直到21世纪,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画里看见惊人的细节。
 
 
人在欲望和死亡面前挣扎。可他当时必定未被了解。他后来最最著名的《人间乐园》,被极喜欢他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隐秘地收载。听闻菲利普二世将他的作品置于自家的窗帘之后,只有当好友来时,主人才会酌情掀开让他瞧一眼。
 
 
▲ 博斯 《人间乐园》局部
 
 
《人间天堂》现在收藏在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我去比利时的皇家博物馆时,也看到了一幅博斯的画《圣安东尼的诱惑》。貌似是幅组画,里斯本也有一幅。
 
 
这是中世纪的传说。魔鬼企图用肉体的快乐引诱圣安东尼,削弱他的意志,唤出妖魔鬼怪,摧毁圣安东尼的精神。博斯画中的迷题太多了,而后世的我们,有人认为博斯在暗指中世纪的黑暗。
 
 
教士们寻欢作乐,贼眉鼠眼。或许在做着肮脏的交易,1515年,博斯用幻想的地狱来揭露世间的本质、教会的黑暗、宗教的虚伪以及社会的失序。而奉命行事的卫兵长着尖嘴猴腮,只管分发批文,哪管灾难苦厄。
 
 
▲ 博斯 《圣安东尼的诱惑》局部
 
 
这就是我喜欢博斯的原因。无论是艺术风格还是对世界的观察反思,他完全超脱了同世纪。
 
 
我以前不知道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是博斯的迷弟,只觉得他画的农民日常生活,争吵,办婚礼都有一种高级的诙谐,讽刺和智慧在。在比利时才知道,他的大画比我所想的更厚重。
 
 
这一幅叫MadMeg,在安特卫惠的Museum Mayervan den Bergh,如你所见,受前辈博斯影响,画的是地狱的场景。当中呼啸的“火车头托马斯”,还有鱼头人,看起来很博斯。
 
 
▲ 老勃鲁盖尔 《Mad Meg》
 
 
博物馆拍摄的局部细节
 
 
而勃鲁盖尔的儿子小勃鲁盖尔(Pieter Bruegal Ⅱ),没错,他们俩特别容易搞混,画风也很像,查了资料才知,这一幅是小勃鲁盖尔给父亲的画画的复制品,却又增加了不少细节。他受父亲的影响,却又比父亲更先进一步,用更荒诞的方法来画人间。
 
 
这一幅很想让你们看看。如果欧洲有《清明上河图》,大概就是如此吧。说的是关于新旧宗教的暗暗对垒的故事。一方是世俗的享乐,已经完全忘掉了斋戒,把它当成狂欢节过的自由民。而另一方是宗教的苦修,依旧遵循斋戒的人。
 
 
狂欢者明显很狂妄,彻底地享受游戏、贪食的乐趣。但你可见,哪怕是清修者,其实宗教信仰也没那么浓厚了。街上是假装病残的乞丐。祈求富人的赠与。
 
 
▲ 小勃鲁盖尔 《狂欢节与四旬斋之战》
 
 
在博物馆拍摄的局部细节
 
 
大小勃鲁盖尔的作品中饱含隐形的符号,看起来荒诞神秘、奇特怪异,却是在抨击嘲笑人间真实的丑态。就像那个世纪的人类观察家。
 
 
再沿着历史走下去,最亮眼就到了伦勃朗的时代。伦勃朗是荷兰最最亮眼的明星。如果你回顾尼德兰再早些年的历史,也能从他身上看到北方艺术一脉相承的东西,比如真诚的力量。
 
 
伦勃朗不屑做绣花枕头,他确实靠骨架好看的华丽的肖像画成了当红炸子鸡,可他最想画的是粗糙而真实的东西,又或者说在真实背后更深沉的人的本质,这是他的追求,也是他晚年穷困潦倒的原因。顾客们并不爱他的“创新”。
 
 
 
改变艺术史的《夜巡》,被珍藏在荷兰国立博物馆最显眼的位置,而且定期维护,复色,以求几百年后出生的人们仍能看见它诞生时的样子。如果你想看另外一副他的名画《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得跑到海牙去。
 
 
 
▲ 伦勃朗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维米尔比伦勃朗更晚一些。阿姆斯特丹和海牙都各有几幅。
 
 
一位太过内敛的画家,传世只有三十几幅。和前面的画家不同。他不画大的世界,只画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场景,又或者,他画生活本身,非常纯粹的美,停滞的凝固的生活的瞬间。同时代的画家不是没有画过类似的题材,但他的魔法,就是能将画面作减法,将平凡的瞬间磨得温润绵长。
 
 
他的画不用怎么解释,都是非常简单的情节,清晨,女佣在准备面包和牛奶,似乎还能听见牛奶倾倒的声响。有时是女孩收到情人的信件,意外又惊喜,抬头看看送信人,阳光打在她脸上。这是属于维米尔的世界。
 
 
 
▲ 维米尔 《倒牛奶的女佣》
 
 
 
在维米尔这儿,觉得谈论世界是不必要的,你要关注的是生活本身。维米尔把静谧的美好的时刻凝固了,这是超越时代的,哪怕是我们现代人,一眼就能得到温和的共鸣。
 
 
到现代,荷兰还有梵高和蒙德里安,梵高我得翻另一篇文章讲了。完整真实的梵高,绝对不止疯狂,向日葵和他的耳朵。他是个包含同情心的可爱的人。
 
 
请继续期待,宅家时间一起云看画吧。
 
 
 
一份博物馆简章,简单列一下我去过的博物馆,和部分画家最著名的作品所在。
 
 
 
 
[About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灵感
 
 
我是F小姐,专栏作家
 
 
在这儿,跟你分享好物、艺术和生活之美
 
 
业余观察繁华世象
 
| 永 远 别 对 生 活 冷 感 |
 
 
我们聊点开心的事吧。
 
 
过年趁春节假期跑了好多博物馆,关于博物馆的文章断断续续地写着,最近事儿太多了,打断了进程。我必须先写那事,不然不像话,类似的念头最近常出现。
 
 
我们渴望回归以往的日常,想想其实现在也是日常。只不过是疫情撕开世界的里膜,忽视了无数个日常,才造成当下的日常……现在我不想如此细究下去了,想喘口气。
 
 
希望春天快一点到来。能有真诚的反思,才能好好过以后的秋冬。
 
 
▲ 天气好时的阿姆斯特dan
 
 
▲ 风大到帽子吹飞五米的海港城市海牙
 
 
我喜欢逛博物馆也有这样的原因吧——它里面有人和历史的反思。
 
 
如果你跟我一样,喜欢逛博物馆,对艺术史有点兴趣,也会和我一样喜欢巴黎和佛罗伦萨。它们都是人们惯常所指的艺术圣地,收藏了太多最经典的作品。
 
 
但我现在太想跟你们推荐荷兰和比利时了。
 
 
在熟悉艺术史的书目之前,荷兰给我最多的印象就是风车,梵高,致幻蘑菇和风俗街。荷兰不止如此。
 
 
 
▲ 此行遇见的一小小小部分画。
 
 
 
巴黎又在不间断地罢工,更混乱了些。恨它的过分凌乱,陈旧的地铁站老态龙钟,人们延着它锈迹斑斑的肠道攀行,偶尔混杂着大麻味。晚间在期间游荡常遇到奇怪的陌生人。
 
 
却又爱它的狂妄。混乱又自由是巴黎的代名词,也正是如此,让它有说不清独特的生命力,不知疲倦地生产创意和艺术。佛罗伦萨也是类似的。
 
 
 
▲ 巴黎的西岱岛,在城市最中央。朋友说西岱(citi)就是城市的意思。冬天其实也没啥阳光。
 
 
可我总觉得,假如给我机会选择在哪生活,我还是更喜欢阿姆斯特丹。阿姆有一种“理性”和“节制”的力量,不仅是人的特征,也是艺术的特征。
 
 
怎么解释这种所谓的“节制”呢?我也许可以说是感性上的节制。
 
 
走过几个地方,回过头来想,意大利热爱的美丽,大部分是华丽而张扬的(也有一些是哲思型的)。宣扬世俗与人性,追求解放自由的美。很多意大利的艺术流派是,甚至连现代众多的意大利奢侈品牌也是,用我另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很骚。
 
 
▲ 波提切利《春》
 
 
这大概也与历史有关。被商业重新塑造的海洋国家荷兰,从几百年前就崇敬理性的力量。他们信奉新教,不爱南部“放纵浮华”的作风。
 
 
倒不是说骚不好啦,骚有骚的自由和美丽。我也喜欢色调华丽的波提切利。可如果要说从精神上崇拜,我总觉得荷兰与其所代表的北方画派,对这个年龄段的我来说更具震撼力。
 
 
他们要更理性和深沉。包括那位疯子梵高。虽然梵高最出名的画很魔幻,可他骨子里是关注现实的大画家。他早期学画时常常以身边人和平凡生活作画,最推崇的画家是米勒。
 
 
▲ 梵高《吃土豆的人》
 
 
荷兰和比利时部分,在历史上曾同属于尼德兰,出了好些大画家(尼德兰也还是荷兰现在的名字),也是因此,那个年代属于尼德兰的画也大多散落在荷兰和比利时各处。有好几个我都很喜欢。
 
 
 
最先谈的一位,必须是扬·凡·艾克(Jan Van Eyck)。
 
 
15世纪初期的扬·凡·艾克,就是给他们定调子的人,所有人都在温习从他那得来的一切。画家开始画真实的细节了,不止是在叙述宗教古老的故事,他们在细节描摹上十分耐心,直到绘画像镜子一般反映世界。
 
 
而自他以后的尼德兰画家,大家都默认其比南方更擅长描摹现实的细节。扬·凡·艾克最著名的一幅是《阿尔诺菲尼的订婚式》。比利时的根特正在举办他的特展,可惜我没有时间去。
 
 
 
▲ 扬·凡·艾克 《阿尔诺菲尼的订婚式》
 
 
 
然而我喜欢的希罗尼穆丝·博斯(Hieronymus Bosch),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方向。
 
 
历史对这位画家描摹得不多,他去世时是1516年,甚至无法确认他当时多少岁。真实地描摹现实的新艺术风格已经发展起来了,可来自荷兰的博斯,掉过头去描摹想象的世界,而且是从未有人描摹过的恐怖的世界。
 
 
▲ 博斯 《人间乐园》
 
 
局部
 
 
天使的堕落,诡秘的地狱。正在承受考验的亚当和夏娃。丰满多汁的水果与贪婪的色欲。占有,哄骗,互相吞噬,战争与死亡。直到21世纪,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画里看见惊人的细节。
 
 
人在欲望和死亡面前挣扎。可他当时必定未被了解。他后来最最著名的《人间乐园》,被极喜欢他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隐秘地收载。听闻菲利普二世将他的作品置于自家的窗帘之后,只有当好友来时,主人才会酌情掀开让他瞧一眼。
 
 
▲ 博斯 《人间乐园》局部
 
 
《人间天堂》现在收藏在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我去比利时的皇家博物馆时,也看到了一幅博斯的画《圣安东尼的诱惑》。貌似是幅组画,里斯本也有一幅。
 
 
这是中世纪的传说。魔鬼企图用肉体的快乐引诱圣安东尼,削弱他的意志,唤出妖魔鬼怪,摧毁圣安东尼的精神。博斯画中的迷题太多了,而后世的我们,有人认为博斯在暗指中世纪的黑暗。
 
 
教士们寻欢作乐,贼眉鼠眼。或许在做着肮脏的交易,1515年,博斯用幻想的地狱来揭露世间的本质、教会的黑暗、宗教的虚伪以及社会的失序。而奉命行事的卫兵长着尖嘴猴腮,只管分发批文,哪管灾难苦厄。
 
 
▲ 博斯 《圣安东尼的诱惑》局部
 
 
这就是我喜欢博斯的原因。无论是艺术风格还是对世界的观察反思,他完全超脱了同世纪。
 
 
我以前不知道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是博斯的迷弟,只觉得他画的农民日常生活,争吵,办婚礼都有一种高级的诙谐,讽刺和智慧在。在比利时才知道,他的大画比我所想的更厚重。
 
 
这一幅叫MadMeg,在安特卫惠的Museum Mayervan den Bergh,如你所见,受前辈博斯影响,画的是地狱的场景。当中呼啸的“火车头托马斯”,还有鱼头人,看起来很博斯。
 
 
▲ 老勃鲁盖尔 《Mad Meg》
 
 
博物馆拍摄的局部细节
 
 
而勃鲁盖尔的儿子小勃鲁盖尔(Pieter Bruegal Ⅱ),没错,他们俩特别容易搞混,画风也很像,查了资料才知,这一幅是小勃鲁盖尔给父亲的画画的复制品,却又增加了不少细节。他受父亲的影响,却又比父亲更先进一步,用更荒诞的方法来画人间。
 
 
这一幅很想让你们看看。如果欧洲有《清明上河图》,大概就是如此吧。说的是关于新旧宗教的暗暗对垒的故事。一方是世俗的享乐,已经完全忘掉了斋戒,把它当成狂欢节过的自由民。而另一方是宗教的苦修,依旧遵循斋戒的人。
 
 
狂欢者明显很狂妄,彻底地享受游戏、贪食的乐趣。但你可见,哪怕是清修者,其实宗教信仰也没那么浓厚了。街上是假装病残的乞丐。祈求富人的赠与。
 
 
▲ 小勃鲁盖尔 《狂欢节与四旬斋之战》
 
 
在博物馆拍摄的局部细节
 
 
大小勃鲁盖尔的作品中饱含隐形的符号,看起来荒诞神秘、奇特怪异,却是在抨击嘲笑人间真实的丑态。就像那个世纪的人类观察家。
 
 
再沿着历史走下去,最亮眼就到了伦勃朗的时代。伦勃朗是荷兰最最亮眼的明星。如果你回顾尼德兰再早些年的历史,也能从他身上看到北方艺术一脉相承的东西,比如真诚的力量。
 
 
伦勃朗不屑做绣花枕头,他确实靠骨架好看的华丽的肖像画成了当红炸子鸡,可他最想画的是粗糙而真实的东西,又或者说在真实背后更深沉的人的本质,这是他的追求,也是他晚年穷困潦倒的原因。顾客们并不爱他的“创新”。
 
 
 
改变艺术史的《夜巡》,被珍藏在荷兰国立博物馆最显眼的位置,而且定期维护,复色,以求几百年后出生的人们仍能看见它诞生时的样子。如果你想看另外一副他的名画《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得跑到海牙去。
 
 
 
▲ 伦勃朗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维米尔比伦勃朗更晚一些。阿姆斯特丹和海牙都各有几幅。
 
 
一位太过内敛的画家,传世只有三十几幅。和前面的画家不同。他不画大的世界,只画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场景,又或者,他画生活本身,非常纯粹的美,停滞的凝固的生活的瞬间。同时代的画家不是没有画过类似的题材,但他的魔法,就是能将画面作减法,将平凡的瞬间磨得温润绵长。
 
 
他的画不用怎么解释,都是非常简单的情节,清晨,女佣在准备面包和牛奶,似乎还能听见牛奶倾倒的声响。有时是女孩收到情人的信件,意外又惊喜,抬头看看送信人,阳光打在她脸上。这是属于维米尔的世界。
 
 
 
▲ 维米尔 《倒牛奶的女佣》
 
 
 
在维米尔这儿,觉得谈论世界是不必要的,你要关注的是生活本身。维米尔把静谧的美好的时刻凝固了,这是超越时代的,哪怕是我们现代人,一眼就能得到温和的共鸣。
 
 
到现代,荷兰还有梵高和蒙德里安,梵高我得翻另一篇文章讲了。完整真实的梵高,绝对不止疯狂,向日葵和他的耳朵。他是个包含同情心的可爱的人。
 
 
请继续期待,宅家时间一起云看画吧。
 
 
 
一份博物馆简章,简单列一下我去过的博物馆,和部分画家最著名的作品所在。
 
 
 
 
[About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灵感
 
 
我是F小姐,专栏作家
 
 
在这儿,跟你分享好物、艺术和生活之美
 
 
业余观察繁华世象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 生命与自由

    生命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