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怎么跟孩子逛博物馆?

作者:admin 2020-04-19 我要评论

孩子们需要像一只小蚂蚁一样在画中散步,找一个角落坐下,细细体味其中的色彩、形状、光线和气氛。 2019年11月,孩子们在卢浮宫埃及馆听课 摄影/蔡小川 去年,安...

“孩子们需要像一只小蚂蚁一样在画中散步,找一个角落坐下,细细体味其中的色彩、形状、光线和气氛。”

2019年11月,孩子们在卢浮宫埃及馆听课

 

摄影/蔡小川

去年,安东尼·布朗在北京办了一个画展,我第一时间带着孩子去看。安东尼·布朗是英国绘本大家,画风奇幻怪诞,又不失温暖幽默,很符合小孩子的审美趣味。虫虫也是从小就读他的绘本长大。所以,我想着,如果一个孩子要学着逛画展的话,应该没有比这个更合适的了。

但很可惜,那天他似乎对挂在墙上的那些原画毫无兴趣,绕场一圈,不到十分钟就闹着要走。但最后,他就在一幅巨幅的《动物市集》前面停住了。这幅画描绘的是一场动物们的嘉年华,几乎有一整面墙那么大。他突然指着画面里一只豹子说:“妈妈,你看这只豹子跟你很像呢!”

我看了看那只豹子,背着手,撇着嘴,耷拉着一双眼睛,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果然跟我的样子很像。

这就是成年人陪孩子逛画展的囧境。你以为自己是在为他们传递智慧,培养良好品位,但他们不仅不领情,反而搞得我们狼狈不堪,露出附庸风雅的尾巴。但就此放弃吗?还是有更好的方法?

因为周刊每年的博物馆专题,这几年每次去到一家著名的博物馆,我都会特别留意一下他们的儿童项目。比如大都会博物馆有好几条专门的儿童导览路线,其中一条是埃及馆,你会看到孩子们坐在埃及馆的墓室壁画前,有专门的老师教他们弹奏古埃及的乐器。埃及馆阴森的气氛,因为这些音乐,突然明快活泼起来。

在卢浮宫的雕塑馆,你会看到一群孩子站在美丽古老的雕塑面前,嘻嘻哈哈地模仿雕塑的动作,学阿波罗斗恶龙,学丘比特戏人马,学女神跳舞,他们的老师笑嘻嘻地站在一边,仿佛这种戏仿就是艺术最原初的魔力。

卢浮宫1783年对公众开放,与当时启蒙时代的一个理念有很大的关系——人都是理性的动物,所以人都能欣赏艺术,所以卢浮宫邀请所有人民来欣赏艺术,希望艺术能培养他们的理性、秩序,成为有美德的公民。

那么孩子呢?

20年前,父母带孩子来博物馆时还战战兢兢的,生怕孩子弄坏了博物馆里珍贵的收藏。但近年来,随着博物馆越来越将自己定位为“教育者”的身份,对孩子的参与也越来越重视,他们试图将博物馆的收藏与孩子的兴趣结合起来,不仅要有趣、好玩,还要有挑战性,比如在博物馆过夜、进行寻宝游戏等。任天堂就为卢浮宫开发过一款游戏,玩家的任务就是寻找古埃及馆里一只失踪的蓝色小河马。小河马在卢浮宫里到处乱跑,一会儿跑到蒙娜丽莎的头发里,一会儿跑到米罗的维纳斯的肩膀上,一会儿跑到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剑柄上……

去年在卢浮宫采访的时候,恰好遇到一位法国童书作家贝亚特丽斯·丰塔内尔。30年来,她一直在为孩子写作,写的内容都跟艺术有关。几年前,她在中国出版过一本《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内容倒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向孩子介绍艺术史上最著名的一些艺术家与他们的作品,但她的写作方式里有特殊的生动与亲切之处,像一位深谙观看之道的邻家阿姨,陪着你在时间的长河里闲庭信步,娓娓道来,又陪着你驻足静立于一幅画前,提醒你凝视那些最美妙的细节。

法国童书作家贝亚特丽斯 · 丰塔内尔

 

我们约了在她家里采访。她家在巴黎第六区,离卢浮宫大概半个小时的车程。那两天赶上大罢工,打车很难,天气又冷,我们抖抖索索地到了她家。她满面笑容地出来开门,清瘦而优雅,戴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她是一个出了名的近视眼,欣赏艺术品时得凑得很近,有时会惹得博物馆报警器哔哔作响。

她给我们看她最新出版的一本书,是为奥赛博物馆写的。奥赛博物馆收藏的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艺术作品,尤其以印象派的收藏最多。她从奥赛的馆藏中选择了六幅画,为每幅画写了一个故事。每个故事的叙述者都是画中的某个角色,但她并不告诉你是谁,而是让你根据画中的线索自己去猜测。比如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是一个小女孩在述说她在蒙马特高地的日常生活,母亲让她穿什么样的衣服、戴什么样的项链,还说她脚疼,上楼梯很费劲。这些都是小读者猜测她的身份的线索。

马克西米连·路思的《圣米歇尔码头和巴黎圣母院》,则是一个小男孩在讲述自己的生活。他是一个卖报的小报童,正心急火燎地找自己丢失的贝雷帽,他讲述自己遇到的人,看到的风景,还差点被一个厨师揍了一顿……

这些故事都配有音频,除了故事之外,还有那个时代的音乐,那个时代巴黎各种市井生活的声音,塞纳河的流水声,巴黎圣母院的钟声,鸟啼虫鸣,孩子哭泣、奔跑的声音……

她的想法是,在去博物馆之前,让孩子先听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形成关于那幅画的具体想象,然后,当他们来到真正的作品面前,就会意识到这个故事是发生在这里的。这时,孩子们可以坐在作品前,用很长的时间来仔细地欣赏这幅作品。等他们回到家,晚上入睡前躺在床上,还可以再一次听这个故事,重温这幅作品的细节,比如画家的笔触、颜料的厚度、画布的纬纱等等。这样,视觉上的刺激与听觉上的体验层层叠叠,会在孩子的想象中构成一种美妙的通感,让他们更深地体会到整幅画想要表达的心境。

2019年11月,卢浮宫法国雕塑馆内的游客

 

奥赛博物馆提供了非常高清的图片,画面的每个细节、每个笔触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是贝亚特丽斯·丰塔内尔一直坚持的方法。多年前,她写过一本《卢浮宫的第一步》,教孩子怎么欣赏卢浮宫里的艺术品。那时候,她已经意识到对孩子而言,画面细节的重要性,比如一幅关于耶稣诞生的宗教画,她会把背景的断壁残垣放大,大到甚至跟原画一样大的程度,让孩子们能看到耶稣就诞生在这样破败的地方,可以看到壁虎在爬行。“孩子们需要像一只小蚂蚁一样在画中散步,找一个角落坐下,细细体味其中的色彩、形状、光线和气氛。”

这些年,她越来越相信,艺术应该是一种非常感官的经验,一种感官的亲密探索,就像坠入爱河。对她自己而言,一次最为醍醐灌顶的经验,是在一个巴黎博物馆的非洲艺术展上。西非芳格人的小雕塑,被摆在一个小小的昏暗的空间里,只有一束光从墙上射过来。“那一刻,有一种自时间深处,涉及万物,涉及整个人类的东西,在一瞬间对我讲述,这是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 生命与自由

    生命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