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一个医疗社区的设计样本

作者:admin 2017-05-15 我要评论

大连维特奥体检中心口腔科诊室 大连奥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彬不久前刚经历了一件事,让他触动很大。一位朋友的老父亲81岁了,身体非常好,每天吃完饭...

162

大连维特奥体检中心口腔科诊室

大连奥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彬不久前刚经历了一件事,让他触动很大。一位朋友的老父亲81岁了,身体非常好,每天吃完饭都会出去散步,锻炼。一天回来后,没多会儿突然晕倒。老伴也80岁了,没有医学常识,又摇又晃。这时就两个老人在家,老太太想给子女打个电话,一慌乱号码全忘了。老爷子错过了抢救时间,撒手离去。王树彬说:“这位老人身体特别好,我们都特别了解他。如果家里有一个紧急呼叫器,按一下马上有专业医护人员过来,或许危险就能消除。”王树彬是做医药出身,后进入到医疗行业,有近20年的从业经验。当他2005年涉足地产业时,很自然地与医疗进行了结合,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医居社区模式:医院、养老、居住一体化,将医护设施及康复服务配套到每户住宅,让社区承担起一部分社会职能。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现有的社区医疗体系大概是一个什么情况?

王树彬:医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保障。我们常看到,现在一些社区有社区医疗,这是由卫生部做的,还有一个社区养老,是民政部主管的。都试图在全社会构建一种保障性的正常生活,老了之后能老有所依。但我觉得,目前这两者都不是很成功,因为它提供的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专业服务互相之间的结合很少,而且不专业。比如社区养老,请的是一些下岗工人或街道人员,在小区里安装一些简单的体育健身器材。实际上,这只是给老人提供一个日常生活服务,并没有相应的专业医疗、康复、护理工作。

我认为,没有很专业的医疗做保障,就不能称其为养老,最关键的时候是医疗在保障人的生命安全。老人很脆弱,突然的一个感冒或者胃肠不适,都可能是致命的。就像我朋友的父亲,如果当时能以快速、简单的方式联系到专业医护人员,做紧急处理,老人可能就转危为安了。但我们现在的社区养老的工作人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在国外,几乎全美包括欧洲一些国家,都有完善的退休社区。他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设计的时候,就有意识加入一些设施,被称之为“可持续的生活辅助设施”,其中包括医疗系统。像我们大连这个城市,最早是日本人规划的,原规划是30万人口,一个半径算可能10公里。他会按人口比例配备诊所,包括诊所的等级,有几个学校。在国外,医疗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最重要的部分,考虑它是很正常的,不考虑它是非常奇怪的事情。

三联生活周刊:刚才你说,像美国、欧洲等国家,他们的社区养老、医疗配套设施,都是在建立之初就开始设计,是因为他们老龄化的速度比我们更快吗?

王树彬:中国现在超过60岁的人群有1.67亿,再过5年要达到2.5亿,15年左右要达到4个亿,这给全社会带来的压力非常大。我觉得,先进国家老龄化的速度要比我们慢,中国就太快,改革开放才30年,就进入到一个真正意义的老龄化社会,这里存在很多历史原因和社会因素。那再过10年,老龄化的问题会更加突显。

三联生活周刊:这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王树彬:这是当然的。1978年实施计划生育后,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现在这些孩子的父母已经迈入老龄化,那他们给子女带来的压力非常大,一对夫妇要照顾4位老人。那么当家庭承受不了的时候就得社会来承担。我们现在的公立养老机构,也就是敬老院、福利院,全国一共才259万张床,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是3万人。这是我6月份从全国老龄委得到的数据。好一点的城市,比如上海,基本设施比较好,但是老人登记要想得到一张床位需要多长时间呢?需要等20年!农村基本全满,因为壮劳力、农民工都进城了,老人只有依靠农村的敬老院,可基本设施和条件又很恶劣。

我个人认为,现在政府是很难把这么大的一个责任全部承担起来,我们国家要做的事太多。因此国家现在也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包括医疗产业对社会开放,养老这个产业更没有社会门槛。我们也正是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才希望通过“丹田”这个产品,能对将来整个养老产业做一个探索——如何在市场运作的模式下,形成医居社区,有医有居。

162三楼体检等候

大连维特奥体检中心三楼体检等候空间

三联生活周刊:“丹田”这个项目,可以认为是养老社区吗?

王树彬:不能简单说它是养老社区,因为我也有从市场和业主本身的结构去考虑。

“丹田”,丹就是中国的医和药,田就是吃和穿。适宜人群我也并不绝对说就是老人,也不一定专门面对需要护理的老人,也不是退休社区。就是全龄人都适合居住,你从年轻一直到年老,都可以在我这个社区里找到你自己的位置。如果整个社区纯粹的只有老人居住,他们会越住越消极,居住人群一定是多元化才能有生机。

简单理解“丹田”这个项目就是医疗加住宅。我们突出的是大的医疗保障概念,这对年轻人、老年人,我觉得都是必须的。其中对老人可能会提供以老年医学为重点的,更专业的护理。这就是对我们“丹田”的产品比较肤浅的一个理解。

三联生活周刊:看到有3栋房子做过特别设计,有无障碍的通道,有一些医疗设备的配置,这是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吗?

王树彬:对,这块作为一个示范田,纯粹为老人居住的。除了有无障碍通道外,还有专门适合老人使用的卫生间,地板做防滑处理、每间房里都有紧急呼叫器,直接通到我们的护士站。在社区每栋楼内设置了AED,就是心脏除颤器,就是当心脏病人突然发病时,一种简单的急救设施。这在国外一些机场、公共场所、大剧院、超市都有,它就挂在墙上,大家能够看到,一旦出现问题就能拿下使用。同时有24小时的诊所,还可以根据业主需求提供专业的护理,全时护理或者协助式护理。如果是一对老夫妇,他们带上简单的行李就可以住进来了。

中国人养老有一个习惯叫“居家养老”,如果做儿子要把老子送到养老院,那是大逆不道。

如果做子女的给老人买一套新房子,让他们住进去,老人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他会有“这是我家”的感觉。实际上,我们已经不留痕迹地把专业设施安置在房子里,同时配有私人医生、管家,可以点餐,也有做保洁人员,这3栋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房子,既能符合社会伦理道德,又表现出医疗的专业精神。我们也想做一个实验,看看市场的接受度怎样。

三联生活周刊:在国内,由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医疗处在什么阶段?

王树彬:今年6月份,我参加在北京的一个关于中国养老产业的论坛。给我的感觉,国内的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房地产企业,都希望能进入到这个领域。但他们的理解非常简单,比如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区,加些辅助设施,就改成养老社区,这只是面上的变化。更深层次的东西,他并没有去挖掘。因为他们主业就是房地产,希望能够换一个概念,这还是服务性商业模式。另外一类,还是充分感觉到“养老”是朝阳产业,老年人口快速膨胀,这个里面有很多机会。这部分人他有一个问题,没有专业医疗的行业经历,他们希望借助一些力量,包括投资,能够把国外的一些东西拿进来,尽早进入到这个领域,做好准备,将来能够有更大的收获。大体这么两类。

实际上,中国的养老问题非常复杂。国外的养老体系发达,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在这,另外他的保险体系完善,这个非常重要。有些老人干了一辈子,他的保险金足以支付他去非常舒适的养老场所,那么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办的养老院,对这种保险都是很适用的,这是一个本土区别。在中国是政策性的保险,是一种给付金形式,将来可以拿到一部分钱,那这个可能和CPI通胀很难保障。中国“养老”行业尽管有活力,但又有很多不确定性,不能够简单地就说我去做养老。现在“丹田”仍然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东西,是一个尝试,我们先迈这一步,看看社会怎么看待它。但核心是“医”,这个是不变的宗旨。■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 生命与自由

    生命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