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有事说事,别问“在吗”

作者:admin 2018-05-19 我要评论

在吗只会提升沟通成本 图/中国新闻网 如今,我们所理解的微信聊天,已经不完全是天南地北的聊天,很多时候是谈事。既然谈事,许多人就不喜欢接收语音,除了不方...

“在吗”只会提升沟通成本

图/中国新闻网

 

如今,我们所理解的微信聊天,已经不完全是天南地北的聊天,很多时候是“谈事”。既然“谈事”,许多人就不喜欢接收语音,除了不方便接听,最重要的是出于表达惯性:拉拉杂杂发了几十条,却未必能提炼出自己的核心意思,这通常使听者恼火。有一搭没一搭地闲唠嗑,本身就是聊天的特点,语音却要求我们成为千锤百炼的演讲者,能够一步到位扒出重点。

 

人们都喜欢微信聊天中开门见山、有事说事,而不是一来一去客气的问候,花掉半个小时,却还不知道此次聊天目的。在凡事都讲究效率和成本的时代,每一次沟通,都会被自动附着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意义。也许正因此,那些语焉不详、暧昧不明却又不请自来的信息,经常会让人抓狂。最为典型的莫若如“在吗”。

 

按照传统的理解,“在吗”其实是句礼貌用语,好比电话接通首先说“你好。”基于微信本身的特点,“在吗”只会提升沟通成本——想想也是,你过了许久才看见“在吗”?回复“在”,对方又过了许久才看见你的“在”,这么一来,单是正常的沟通,就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说到正事上。

 

渐渐地,在习惯省略礼貌用语直奔主题的日常微信交流中,“在吗”脱轨变身为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而这试探中有犹疑,又还有点做贼的感觉。好像是专等在你下班必经之路的街角,等你走近一下子跳出来捉住。“在吗”如果是来自多时未联系的老同学、老朋友,现场会氤氲着来者不善的不祥气氛,究竟该“在”还是“不在”,也因此成了一个问题。

 

回答“在”,说不定会发生什么。网友们最怕的无非是借钱了。借,肯定不愿意;不借,怎样才能做到优雅地拒绝?事实上,你只要不答应借,对方会觉得优不优雅都无所谓了。

 

人们从日常聊天经验中提取了一系列如何应对“在吗”的学问。比如直截了当的“不在”,这明明是“我就想看你看见我在却说不在,而又拿我没办法”的样子,再如言简意赅的“我没钱”,这也是分分钟友尽的节奏。

 

通常而言,你可以在几个小时后才回复“在”,微信世界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几个小时后才接的话茬,基本已经失效,对方通常不再回复。可若此时对方还顽强地与你说话,还是“秒回”的,多半是对你虎视眈眈。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接着在微信世界玩消失。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 生命与自由

    生命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