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 正文

英国的至暗时刻:召回医护,发放救济,查尔斯王储确诊

2020-03-28头条 编辑: huazhu

 
查尔斯王子在2013年皇家威尔士演出会上会见了农民。/图虫创意
 
 
 
这是英国数十年来遭遇的最大威胁。但对英国民众来说,越来越严厉的防控政策也意味着更多自由的让渡,这在英国从来都不是说一不二的事,政府的措施必须在各种情况与意见中调整。
 
 
 
疫情扩散到英国王室了。
 
 
3月25日,71岁的查尔斯王储确诊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目前他只有轻症,正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隔离。
 
 
不久之前的3月10号,查尔斯王储曾与摩纳哥元首阿尔贝二世会面。3月19日,阿尔贝二世确诊。
 
 
更早前,哈布斯堡家族族长、奥匈帝国末代皇帝的孙子卡尔·冯·哈布斯堡,也感染了新冠肺炎。其确诊前十天,曾在瑞士参加一个活动,与多名意大利人接触。
 
 
 
查尔斯、戴安娜与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伉俪,摄于1985年。/wiki
 
 
截至目前,欧美已有多位政要及名人确诊:
 
 
西班牙第一夫人贝戈尼雅、法国文化部长弗兰克里斯特、欧盟首席谈判代表巴尼耶、加拿大总理杜鲁多及其妻子、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汤姆汉克斯夫妇……他们纷纷不幸中招。
 
 
 
3月13日,汤姆汉克斯在社交网站向公众说明自己和妻子正在隔离中。/@Tom Hanks
 
 
疫情就这样轻易越过地理、政治和阶层的隔膜,将全世界人民拉入了一个“命运共同体”。对于刚刚开始脱欧阵痛期的英国来说,情况则显得更为特殊。
 
 
伊丽莎白女王上周在社交媒体上现身,称当下正是“一个令人严重关切和不确定的时期”,向英联邦民众发出了“团结一致”的呼吁。
 
 
是的,当下是英国最需要人人隔离的时期,也是最需要齐心协力的时刻。
 
 
 
“群体免疫”是效应而不是政策
 
 
“冠状病毒将进一步蔓延,我必须向你们坦诚:更多的家庭将在有生之年失去挚爱之人。”
 
 
3月12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在新闻发布会上对英国民众表示。当天英国的确诊人数有590人,本地死亡人数为10人,疫情在欧洲各国来说并不算严重。
 
 
次日,英国政府遭遇了一次危机公关。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爵士(Sir Patrick Vallance)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措施的目标是延缓疫情高峰的到来,努力降低峰值或延缓峰值,“当绝大多数人都有了轻微症状,就会建立某种群体免疫力”。
 
 
 
约翰逊警告“许多家庭将失去亲人”。
 
 
这番说话被媒体解读为主动放任病毒感染人群以获得“群体免疫”的大型实验,在各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再联想到约翰逊前一天的语言,不少人开始感到惊恐,以为英国要放弃防疫了。
 
 
让60%甚至70%的人群感染病毒来获得抗体,按当前各国疫情2%-5%的平均死亡率计算,死者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显然是不当的解读。英国卫生和社会保障部的发言人表示,坊间所谓的“群体免疫”并不是英国的防疫对策,而是传染病蔓延后出现的副产品,是流行病学的一个科学概念,不是英国政府主动寻求的目标和政策。
 
 
从1918年大流感到现在的季节性流感,疫情过后都会出现“群体免疫”,包括这次新冠疫情,各国专家普遍认为当疫情感染了多数人群后,我们才能拥有免疫力。
 
 
 
疫情之中的一家伦敦药房。/wiki
 
 
流行病学专家保罗·亨特(Paul Hunter)在《卫报》的一篇疫情报道中称,新冠疫情至少将持续12个月:
 
 
“它就像季节性流感一样,在夏季(六月末)下降,并在十一月再次出现,我认为这将永远存在,但随着免疫力的增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危害将逐渐减弱。”
 
 
世界卫生组织赴中国考察的负责人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Dr. Bruce Aylward)近日也表示,COVID-19已经不太可能自行消失了。
 
 
“我们将不得不应对低水平的地方性COVID-19病毒病。多数业界人士认为已经没有可能性完全消失了。因为该病毒在人群中太容易传播,更可能呈现波浪式反复或低度传染状况。”
 
 
那么,在无疫苗、药物的情况下,通过合理措施延缓疫情高峰期的到来,控制疫情蔓延速度,让有限的医疗系统能够保障民众健康,尽可能地救治每一个患者,同时进行疫苗研发,并随时根据情况调整措施,最终抵达“群体免疫”的一天。这是所有国家的共识,英国也不例外。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最终将有60%-70%的人感染;美国纽约州州长安德鲁·库默也认为,美国最终将会有40%-80%的人感染,这个感染比例都把群体免疫的标准线(60%)包含在内。
 
 
这是最坏的情况,此前各国专家早已在媒体上多次提醒,快速检测技术、疫苗研发可能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能到来,疫情很可能在此期间感染多数人群,政府必须做好长期备战的准备。
 
 
 
3月19日,超市外等待购物的伦敦市民。/wiki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社会学者何越对《金融时报》指出,英国民众对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群体免疫”并没有感到恐慌,他们的信心来自一个重要的基础:
 
 
英国国内信息足够开放,政府早有澄清,各界也有充分讨论,民众多数相信疫情对青壮年危险不大,一旦感染,大部分人都是轻症。而英国医疗机构对患者一视同仁,重症优先治疗、轻症自我隔离,包括查尔斯王储也是居家隔离,民众无需惊慌。
 
 
随着欧洲疫情继续蔓延,英国政府也在适时推出更严厉的防疫政策。3月23日晚,约翰逊政府宣布防疫新规:
 
 
全国的社交场所关闭,禁止人群在公众场所聚集,民众非必要时不能出门,非同一家庭的两人以上聚会将被禁止。违反禁令者,警察有权罚款或驱散聚会。
 
 
约翰逊说,这是英国数十年来遭遇的最大威胁。但对英国民众来说,越来越严厉的防控政策也意味着更多自由的让渡,这在英国从来都不是说一不二的事,政府的措施必须在各种情况与意见中调整。
 
 
 
2020年3月18日,伦敦居民去超市抢购更多的罐头食品和卫生纸。/wiki
 
 
 
像英国绅士一样
 
 
保持冷静,继续前行
 
 
英国医疗水平在欧洲各国中属于前列,甚至优于美国,但在当前欧洲疫情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也开始感到吃力。
 
 
医疗系统超负荷运转,为了救治重症患者,很多常规手术(如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术等)必须往后推迟。
 
 
医院的防护设备也很紧张,全国对防护设备的需求增加了2000%。3月22号,NHS开始和独立医院达成协议,从这周开始为其提供更多的呼吸机、数千张床位和医护人员。
 
 
即便如此,前线医护人员仍然处于短缺状态,NHS要求过去三年中离职的医护人员在监管机构重新注册,英格兰首席护理官露丝·梅(Ruth May)就给她的前同事发去了一条信息:“您的NHS需要您。”
 
 
3月22日,卫生部长Matt Hancock在社交网站发布视频说:“很高兴有4000名护士和500位医生签了字,在我们致电的前48小时内返回NHS。”
 
 
 
赫尔皇家医院的冠状病毒“荚” 。/wiki
 
 
病毒的检测也是英国民众担忧的一个问题。英国留学生夏末对新周刊说:“一般人很难排上冠状病毒检测,如果身上不适,打NHS111医疗求助热线,也只是让你自己在家隔离。”这也是造成很多英国留学生恐慌、纷纷回国的原因。
 
 
面对紧缺的病毒检测,3月19日,首相约翰逊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诺将加强病毒测试,住房部长罗伯特·詹里克(Robert Jenrick)在22日接受BBC采访时,说预计将在未来几周为那些感染病毒的人安排数百万份“抗体测试”。
 
 
同日,英国财政大臣Rishi Sunak宣布了一项巨额冠状病毒救助计划,大刀阔斧地对经济进行急救。
 
 
根据救助计划,政府将承担3-6月因疫情无法工作的员工80%的薪水,每人每月最高可以拿到2500英镑的工资。此前,英国历史上从未出现政府帮助支付企业薪水的情况。
 
 
此外,为了防止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大规模裁员,政府还批准英国所有企业连续三个月不用支付增值税;为了保障职工的利益,政府禁止房东在三个月内驱逐租户,还发放了70亿英镑投入住房福利和全民信贷之中。
 
 
 
2020年3月22日,英国小镇Gourock港口的雕塑小安妮戴上了口罩。/wiki
 
 
英格兰银行在一周之内连续两次降息,利率降至325年历史上的最低水平,并增持2000亿英镑的英国政府和公司债券。
 
 
以上每一项经济举措都在试图保护英国的每一个“经济细胞”和底层英国人民的生计问题。
 
 
国内很多网友说,以上种种措施不就说明了英国打脸自己了吗?如果打脸说成立,那么各国政府根据疫情进行的每一次调整,都成了对上一次的打脸。
 
 
3月16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发布了一份新冠肺炎分析报告。
 
 
报告指出,无论采取哪种防疫措施,英国的医疗体系都会超负荷运转,但隔离措施越严格,病例的增长就会越缓慢,英国的医疗体系也不至于全线崩溃。
 
 
因此,目前欧美各国所做的各项防疫举措,都意在放缓疫情扩散的速度,不让本国的医疗体系崩溃。
 
 
延缓手段能有效地调配医疗资源,保障病人安全。
 
 
这和帕特里克·瓦兰斯此前的观点大同小异,其接受采访时强调,英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三条:一是轻症患者居家隔离,二是家庭内部有效防控,三是保护老年人和易感人群。
 
 
能够迅速根除疫情的方法只有一个——疫苗。
 
 
目前,全球大约有35家公司和学术机构正在研发疫苗,这归功于中国早期对于Sars-CoV-2遗传物质进行测序的努力,但新冠疫苗的研发至少还需要18个月的时间。
 
 
即便第一批疫苗研发出来且证实对人体有效,在进行全球推广之前,还有诸多障碍。大多数疫苗在研发阶段需要五年,制造和生产又需要一两年,但疫情扩散的速度远远快过疫苗研发速度,人类可能真的要靠“群体免疫力”扛住这次危机。
 
 
这场全球性疫情已经在很多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在疫苗出现之前,我们的生活只能在摆荡之中继续前行。
 
 
在此期间,英国自“二战”以来最流行的口号又能再一次派上用场,那就是“保持冷静,继续前行”(Keep calm and carry on)。
 
大家都爱看
好消息·坏消息(1131)好消息·坏消息(1131) 2.5亿片成人纸尿裤背后的老年中国2.5亿片成人纸尿裤背后的老年中国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

Copyright © Www.321455.Com 好日子,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