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 正文

三分天下的广州白切鸡

2021-05-25美食 编辑: huazhu

并非每个来广州生活的外地人,都会爱上白切鸡,但对“鸡有鸡味”这句话的理解和对白切鸡的接受过程,本身便是融入这座城市的过程。白切鸡之于广州,正如羊肉串之于乌鲁木齐,火锅之于重庆。这一城市标签之下气象万千,它被广府白切鸡、海南文昌鸡、湛江白切鸡三分天下。

广式白切鸡的标准蘸料是一碟用花生油加盐、糖调制好的蒜蓉葱花

 

本文摄影/黄宇

“靓鸡就做白切鸡”

“广州人有一个执念,一看到好鸡,敢做别的就会骂,只能做白切鸡。”到广州第一天,美食家闫涛带我到小梅大街踩了下点。这条长度不足200米的街道,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不但会聚了烧鹅、烤乳鸽、白切鸡等广式烧腊档的各种美食,随便走进一家小卖店,还能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白酒、精酿啤酒。年末最冷那天,我们正坐在小梅大街的一家小店门口,一边吃着白切鸡,一边喝着威士忌,路旁芭蕉树上一片巨大的叶子突然被风吹落,落在地上发出巨大的响声时,闫涛说出了那句话。

说实话,以前仅在深圳生活过一年的我,只是耳闻广州人爱煲汤,爱吃奇奇怪怪的野物,并不知道原来他们最爱吃鸡。鸡在珠三角腹地的广府,具有覆盖性的影响。对老广来说,吃鸡绝非简单地吃鸡,首先吃的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鸡乃“德禽”,汉代人所著的《韩诗外传》中便记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写道,“鸡为积阳”“岭南阳明之地,乃鸡之宅”,更认为岭南简直就是阳气积聚的鸡理想的栖息之地了。当古越人以鸡骨占卜的巫术淡化后,鸡遂成为岭南人喜爱的佳肴。“无鸡不成宴”“鸡有百味”,是广州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据统计,传统粤菜中,以鸡为原料者,占五分之一。

鸡的诸多吃法中,白切鸡是无可置疑的首选。这又要回到那句老话:“鸡有鸡味,鱼有鱼味。”一起喝酒的潮汕美食达人老尔,起初对这句话并不感冒:“鸡不是鸡味,难道还能吃出什么别的味道?”然而对所有从外地来广州生活的人来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或者对白切鸡的接受过程,本身便是融入广州生活的过程。当然并非每个外地人最后都会爱上白切鸡,来自新疆的美食导演威叔便告诉我,他至今仍不爱吃白切鸡。

闫涛来自另外一个美食大省云南,刚到广州时,也不喜欢吃白切鸡:“真的没有什么味道!”可工作中,不免会碰到广州人兴致勃勃地向他推荐白切鸡,慢慢吃多了,尤其是交了广东女友后,闫涛的看法转变了。“刚到广州的时候,我到处买辣椒酱,不然吃不下饭。慢慢学这边的人,喝点茶,喝点汤,当你的舌头没有接受那种累加的刺激后,慢慢会有一种重新回到本真的惊喜。”融入广州人的生活,闫涛发现,白切鸡就是这座城市的标签。白切鸡之于广州,正如羊肉串之于乌鲁木齐,火锅之于重庆。

小梅大街的小店食摊上,美食家闫涛和他的朋友们

 

一天后,我在和一个本地出租车司机聊天时,对闫涛的说法才有了更真切的感受。一听说我们要采访白切鸡,师傅马上滔滔不绝:“连毛3斤多、斩后2斤左右的鸡做白切鸡最好吃。太大的鸡都会用来打锅。文昌鸡、清远麻鸡、湛江鸡、龙门的胡须鸡,五花八门的鸡,就看你怎么做。第一是控制火候,第二是泡的时间,很讲究功夫。很多地方都有白切鸡,最重要是鸡种,我吃过一次,三斤多鸡卖150元,真的是走地鸡,自己出去找食,晚上给它喂养米糠,那个鸡真是好吃啊!”果然像闫涛说的,每一个老广都是高深莫测的品鸡达人。说完这段话,司机师傅又咂了咂嘴,连说:“真是好吃,现在再不容易吃到了!”

随着采访深入,我渐渐明白,白切鸡并非就是简单泡熟而已,正如闻见中国海南菜主厨薛松所说:“白切鸡不是简单的一道菜,而是一整套固定流程。”从这套流程的起点鸡种说起,广州白切鸡大致可分为三大流派:广府白切鸡、海南文昌鸡、湛江白切鸡。传统的广府白切鸡多选用清远麻鸡,与文昌鸡相似,白切鸡主要选用母鸡,湛江白切鸡则选用骟公鸡,也叫阉鸡、线鸡。

不同的鸡种背后,意味着不同的饲养方式、生长周期、不同的浸泡时间,乃至不同的食用搭配。共同的美味指向,则是那句需要“食千鸡方可知味”的“鸡有鸡味”。

上午九点多,文昌路广州酒家的早茶时间刚刚开始。这家曾被誉为“食在广州第一家”的酒楼,守护着广府最为传统的味觉记忆

 

酒楼里的广式传统

我们在第十甫路的酒店入住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就住在曾被誉为“食在广州第一家”的广州酒家文昌总店旁边。这家启业于1935年的老店,历史上曾走出“南国厨王”钟权、“翅王”吴鸾、“世界厨王”梁贤等数位省港名厨。要吃到最正宗的广式白切鸡,这里自然是不二之选。

上午9点左右,当我们踏入这座三层酒楼时,还是被它浓厚的生活气息所感染。这个时间正是广州人喝早茶的时间,楼梯上来来往往都是跑堂的伙计,楼上楼下的厅堂几乎都座无虚席,酒楼中间还保留有园林风格的亭台,烧腊部主管阮应东师傅告诉我们,二楼两棵形如伞盖的细叶榕树下,一直是酒楼最受欢迎的雅座,往往为熟客占据。眼前的景象,让我想到美食家沈宏非写到广州酒家时的一段话:“看了周围那些点了灯的两三层高的西关酒楼,想一想《三家巷》里的那个名叫区桃的美人儿,老派广州人饮食男女的世俗甜蜜生活,几乎全部都挤在了这个路口。”

阮应东师傅是地道的广州人,1991年进入广州酒家,从楼里跑上跑下卖菜的靓仔,到熟食房里切熟食的插班(别人休息时顶替),再到前期调制的小师傅、烧腊部的师傅、烧腊部主管,入行已近30年。

传统的广式白切鸡,也叫清香鸡。阮师傅告诉我,他们选用的是清远麻鸡中最好的“凤中凰”。饲养周期150天左右的母鸡,用广东话讲叫“鸡下”,刚刚开始下蛋,不老也不嫩,鸡肉劲道爽滑,最适合用来白切。

当我抛出“走地鸡”这个所有吃鸡爱好者都关注的话题时,阮师傅很坦率地告诉我,在目前普遍的大型化养殖环境下,走地鸡已很难找到,“我们刚入行那会儿,20年前走地鸡还很容易找”。不过,抛开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温情和味觉上的乡愁,就对风味的影响而言,似乎也不必将走地鸡过于神化。对白切鸡而言,走地鸡肉质紧实的优点,往往可以通过饲养周期、喂养食物包括后期制作细节,达到相似的效果。

“广式白切鸡的风味,一般来说是皮爽肉滑、骨头有味。”要做到这一标准,并非如想象中那么容易。“易学难精”,阮应东记得自己当初跟师傅学了半年左右,才感觉可以上桌了。对多数人来说,做到80分不难,做到90分甚至更高分则很难,难度正在于对细节的极致把控。

广式白切鸡,选用上汤浸鸡。上汤要用猪骨头、瘦猪肉熬制两个多小时而成。熬制的上汤,也叫白卤。每天浸鸡前,还要放入包含八角、香叶、甘草、沙姜等香料的料包浸煮入味,然后再将其取出。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顺德名厨谭永强的观点,对于用上汤浸鸡,他并不认同:“现在白切鸡都改了,放什么上汤来泡,他觉得好味道,但是你影响那个鸡本身养出来的味道,人家用了多少心思才把鸡养出那个味道,所以正宗的白切鸡什么都不要,就用清水浸。”不过,阮师傅告诉我,他当年跟师傅便是这样学的,上汤的味道主要起到去腥提鲜的作用,并不会掩盖鸡的本味。换个角度,我们或许可以从来自顺德勒流的谭永强师傅对纯粹鸡味的理想追求,明白为什么会有“味在勒流”的说法。

白卤煮沸后,将鸡用水草绑起来浸入。选用水草而非铁钩,也是出于保护品相的需要。同一般制作白切鸡的过程一样,阮师傅在浸煮过程中,把鸡提起来三次,不过在时间间隔上颇为讲究:“刚浸泡进去会把鸡提一次,让热水灌满鸡的胸腔再流出来,保证内外受热均匀;浸泡10分钟后,会再提一次;第三次,是在觉得快熟前5分钟左右。这时用手摁下鸡的大腿,根据鸡肉的收缩程度,判断鸡的成熟度,如果有些小的熟了,就先取出来,大的不够熟,就再浸一会儿。”

整个浸泡过程大约25分钟。浸泡过程中开小火,让水温保持在似开未开的95摄氏度左右。如何判断具体的水温?阮师傅指着水面时而泛起的小水泡对我说:“我们这里叫‘虾眼水’,冒的小泡和普通虾的眼睛那样大小。”

以前师傅教阮应东的时候,还会让他们出锅前提鸡的时候,感受一下重量的变化,一般来说,杀好后2.5~2.8斤的鸡,浸好会有一成左右的损耗。传统白切鸡要求浸出来后,大腿骨头里带有血丝,代表对刚刚成熟的火候的极致把握。不过出于卫生安全的考虑,现在都做到全熟,偶尔碰到一些老食客,还会挑剔:“骨头没血,柴了!”

鸡浸好后,先要用净化过的常温水清洗一遍,去除油腻,然后放入味水浸泡半小时左右。这一步也叫“过冷”,味水通常要加入与白卤所放香料相似但味道更重的料包,用专门的机器将水温打凉到15摄氏度左右。“过冷”对广式白切鸡的入味和鸡皮的爽脆程度,至为重要。

对白切鸡来说,选用什么样的蘸料搭配,关乎不同的流派吃法。广式白切鸡的标准蘸料是一碟用花生油加盐、糖调制好的蒜蓉葱花。当我拿起筷子吃下一块白切鸡时,虽然尚未领略何为鸡味,但那种爽滑柔嫩的口感体验,却相当明显。另外要强调的是,对于一个尚未融入本地生活的北方人来说,蘸料真的很重要,可以进一步化解鸡可能带有的腥味。

几十年来,厨房的燃料在变,从煤炭到天然气;鸡的喂养方式在变;白切鸡的一些制作细节也在变化,除了比以前要求更熟外,当年师傅们讲求的老汤和味水,现在也要一星期换一次。阮师傅告诉我,他们还延长清远麻鸡的饲养期到168天以上,推出一种肉皮更为爽快的“脆皮鸡”。然而,要做好这只鸡,不变的始终是对每个细节的精确把控。

在酒楼吃鸡,并不意味着在其他地方,便吃不到传统的广式白切鸡。很有可能,在广州的某条街巷小店里,同样会有新的发现。

白切文昌鸡的蘸料最为丰富,同时搭配四种:传统的姜蓉蘸料,解腻开胃的蒜蓉青橘汁,提鲜增香的沙姜酱油,清爽的微辣青橘汁

 

漂洋过海的文昌鸡

文昌鸡,因其优良的品种,在广州一直深受欢迎。不过,在新派海南菜创始人、闻见中国海南菜老板黄闻健所编的《中国海南菜》一书中,这个“一直”要推到1936年之后。据说,时任中华民国财政部长的宋子文,1936年回海南文昌老家探亲时,惊讶于文昌鸡的美味,便将其带回广州,给一众官员品尝。宋氏姐妹同样对文昌鸡情有独钟,经过宋氏家族的宣扬,此后文昌鸡走出海南,一路火到广州乃至新加坡等南洋地区。

闻见海南菜,在海南建有自己的养鸡场。据薛松介绍,鸡场规模控制在五六万只左右,分批供给集团下属的系列餐饮品牌。用作白切鸡的文昌鸡,饲养周期一般在240天,不过饲养过程却很讲究。“小鸡先放养200天左右,除了自己寻找食物,主要以糠和椰蓉为食。接着再笼养三四十天,让鸡肉放松下来,变得更香,因为走地鸡肉质结实,不够肥,不够香,有点像野鸡。”薛松说。

以前,我曾听说海南文昌鸡所以好吃,源于它经常以椰蓉为食,薛松笑着说:“椰蓉不能给太多,含油很重,像人一样,要按时按点吃饭。”喂养食物,对白切鸡的最终口感形成非常重要,“喂饲料的鸡,吃起来肉质比较稀松,木笃笃的,没有鸡的香味。有些喂得不好,还会带有一种饲料味道”。

与广式白切鸡做法不同,文昌鸡采用很重的盐水浸煮,一锅盐水一般三四天换一次。薛松的解释是,文昌鸡的鲜味本身便够,所以不需上汤浸煮。水开后,提着鸡的脖子,将其浸入水中再提起,如是连续三次,然后用笊篱压住,不要让鸡浮起来。关火浸煮25~30分钟即可,如果一次浸煮的鸡数量很多,有时也会开一点小火,温度基本维持在72~75摄氏度。我曾和薛松反复确认,如此低温能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鸡浸熟,他的回答是:“浸鸡的水温有一个逐渐降低的过程,到鸡浸好时水温大概72~75摄氏度,高了鸡会浸烂,低了鸡不熟。”

浸好后,文昌鸡并没有“过冷”环节,趁热刷上一层鸡油,然后等其自然冷却,刷鸡油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鸡皮收缩发干,影响口感。文昌鸡是三种鸡种唯一不用过冷水的鸡种。“在合适饲养周期,文昌鸡的肉不老不嫩,口感香滑,而且鸡皮是脆的,骨头很硬,这点与清远麻鸡不同。”薛松说。过冷的目的本质是为了让鸡皮爽脆,生长期达240天的文昌鸡鸡皮本身已经脆爽,自然无需过冷。抛开品种差异,几种鸡中,以文昌鸡饲养周期最长,这也可以部分解释它为何备受追捧。

与另外两派白切鸡相比,海南文昌鸡的配料最为讲究。半小时很快过去了,当一盘切好的白切鸡端上来时,我们发现同时搭配有四种蘸料:传统的姜蓉蘸料;解腻开胃的蒜蓉青橘汁;提鲜增香的沙姜酱油,还有清爽的微辣青橘汁。这些配料中,小青橘简直称得上海南的灵魂调味品。几个月前,我曾和朋友有过一次环骑海南之旅,沿途所遇饭店,桌上总会摆放一盘已经切开口的小青橘,加入饭菜,酸甜清爽,确是解腻开胃的佳品。那次在文昌境内,我们也曾吃了白切、椰蓉炖煮、红烧等不同做法的文昌鸡,但或许因为我自己的口感偏好,也可能我们去的店并不正宗,总之没有特别惊艳的感觉。然而,面对眼前这盘出锅不久的文昌鸡,我们却很快风卷残云,扫荡一空,那种香滑爽快,伴随辣椒与青橘的双重刺激,我敢说,绝对能勾起多数人的食欲。

粤垦路的瑞记湛江鸡饭,是湛江鸡一条街上开张最早的店

 

湛江阉鸡最相宜

熟悉广东美食的朋友,都知道在广州天河区有个湛江白切鸡一条街。天河区高楼林立,有许多新兴商业区,包括像天河城这样的网红地标。一天晚上,我无意中来到天河城,还是被那里的人山人海所震惊。天河区可谓近20年来广州大发展的缩影,有趣的是,就我后来的了解,湛江白切鸡在广州也经历了类似的时间线索。换句话说,湛江白切鸡,像新广州人一样,最先在天河区兴盛起来。

我们最初从朋友那儿了解到的信息是,这条街在瘦狗街,当时脑子里一下就记住了这个名字。一步步找过去,才发现瘦狗岭路,距离我们的目标粤垦路,尚有一公里多路程。后来,凭着在粤垦路路口耸立的原国立中山大学西门牌坊,才算找到。后来在阅读资料时,发现美食家沈宏非早在2001年出版的《发现广州餐厅》一书中,已注意到这条街:“广州东区的天汕路、粤垦路一带,已经变成了阉鸡一条街,专卖阉鸡的饭店,少说也有近20家。阉鸡据说是一种传统粤西美食,因此这一带的阉鸡饭店,通通都是湛江人开的。讲究一点的,还会以各种的‘安铺土鸡’为招徕。”

然而走进粤垦路,发现湛江鸡一条街早已不复当年盛况,我们间或遇到的湛江鸡店,不过三四家。其中的瑞记湛江鸡饭,里面挂着“粤西第一鸡”的牌子,规模很像样子。走进去一问,钟主管告诉我们,这家店正是1999年那批最早开张的湛江鸡店,“以前这条街有18家店,大大小小挨在一起,都是从湛江过来的,后来由于经营问题,慢慢就倒闭了。”

为何湛江人会在此聚集开鸡店呢?老钟告诉我,广东省农垦总局原来在湛江,搬到这里后,不少湛江人也跟了过来,以这批人为主要食客,逐渐发展出湛江鸡一条街。我这才恍然大悟,难怪这条路要叫粤垦路。

瑞记老板是湛江人,原来是一家工厂厂长,厂子倒闭后在这里开店。1998年下岗前,老钟曾是广东省陶瓷建筑公司中层干部。下岗后没有事干,便和之前认识的老板一起开饭店,“考虑到农垦局的人在这儿,以前广州还没有湛江鸡,我们干脆以湛江标准做湛江鸡”。

与其他两种鸡相比,湛江白切鸡的最大特点是采用阉鸡,用老钟的话说,“一个男一个女”,其实严格来说应该算“不男不女”。湛江阉鸡饲养期长达230天左右。公鸡阉掉后,原本正常发育的鸡,体形变大,一般毛重都在6斤左右,宰杀后也会有4斤左右,远大于清远麻鸡与文昌鸡。

阉鸡除了大,风味上究竟有什么差别?袁枚在《随园食单》“须知单”第一条“先天须知”中提了一句“鸡宜骟嫩,不可老稚”,却没说如何好吃。沈宏非后来曾对此有过分析:“阉鸡究竟有什么好吃?我的看法是:第一,它的肉头较厚,而且密度较大,咬下去极富快感,有嚼劲,兼具公鸡的‘韧’与母鸡的‘嫩’;第二,它的皮比正常的鸡来得更为爽脆,而且皮下脂肪亦不丰厚,大概是生前绷得较紧之故;第三,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肉香。不过,由于阉鸡煮好之后,湛江厨师习惯往鸡身上涂抹一层花生油。因此,这阵阵的‘鸡香’也可能是花生油带来的。”

老钟说,他们自己在湛江有鸡场。2013年鸡瘟流行之后,广州全市禁止在市区宰杀活禽,他们便统一在鸡场宰杀,再运往饭店。翻开饭店的菜单,可供选择的白切鸡有普通湛江鸡和鸡皇湛江鸡。老钟解释,二者均属同一品种,普通鸡以饲料玉米为食,鸡皇却主要以谷糠为食,二者每斤相差20元,足见喂养成本的高下。

与清远麻鸡一样,湛江鸡同样采用猪骨熬煮两三小时的上汤浸煮。由于鸡比较大,往往需要提四五次鸡,之后在9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浸煮40分钟左右。浸熟后,同样需要过冷,以保证鸡皮爽度。过冷后,又要像文昌鸡一样,在表皮刷一层花生油。望着饭店后厨挂着的一只只湛江鸡,很容易发现,除体形巨大外,金黄色的表皮同样是其显著标志。

湛江鸡的蘸料,由酱油、花生油与沙姜末调配而成。同时往往会配一小盘芫荽。沙姜是湛江鸡的核心蘸料,据说粤西多盐碱地,其上成长的花生和沙姜,品种优越,长势良好。

老钟说,店里一般每天都要卖出六七十只鸡,上下午各浸一拨。时间已近中午,饭店很快坐满了人,几乎每桌都有一盘白切鸡。我们也点了一盘品尝,口感果然特别,鸡皮简直称得上柔韧,而非简单的爽脆,确实称得上“鸡肉结实,皮要爽快”。

离开粤垦路,我们继续在天河区转。在天河区中轴线的花城汇地下美食城,有家名曰“大龙凤鸡煲”的网红餐厅。据负责餐厅管理的伍经理介绍,他们将鸡与打边炉结合,先后研发了50多种吃法,其中最受欢迎的便是榴莲鸡煲和猪肚鸡煲。这里的食客主要是在附近写字楼上班的年轻人,显然在白切鸡外,天河区的新广州人仍在不断拓展着鸡的更多吃法。

大家都爱看
小城美食多小城美食多 扬州早茶的“小吃八怪”扬州早茶的“小吃八怪”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

Copyright © Www.321455.Com 好日子,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