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

作者:admin 2019-10-24 我要评论

这一次,诺贝尔文学奖显得不受欢迎,但它值得被重新看待。 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公布了2018、2019两个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归属(视觉中国供图) 2019年10月10日,...

这一次,诺贝尔文学奖显得不受欢迎,但它值得被重新看待。

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公布了2018、2019两个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归属(视觉中国供图)

 

2019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

这个决定再一次掀起了轩然大波。西方媒体和学界纷纷发出声讨,主要的矛头集中在学院对彼得·汉德克的选择上。《华盛顿邮报》评价:“这个决定让该奖的回归充满争议和不受欢迎。”
 

按照这样的论调,在2018年经历了短暂的停摆之后,诺贝尔文学奖本该以怎样的姿态回归呢?在颁奖结果公布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曾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称,诺奖的标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现在,他们会更多地考虑全球的总体性。他甚至承认此前他们存在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学视角,而现在他们希望放眼全世界。另外,之前的评选更多以男性为导向,但现在,他们视野中有许多优秀的女性作家,竞争因此变得更为激烈。

这是一份符合期待的答卷,西方媒体欣然接受了这份暗示——获奖者将在欧洲之外产生,一定会有女作家获奖,甚至两位得奖者都将是女作家。人们进而猜测并且期待,诺贝尔文学奖会选择作品和政治上都毫无非议的作家,一个理所当然,早该是他/她的得奖者。惊喜?不需要。只要别再有惊吓。在2016年颁奖给鲍勃·迪伦而饱受争议之后,在性丑闻之后,在人们看来,也许诺奖是时候谨言慎行来挽回它的公信力了。2019年的颁奖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契机,用两个奖项一同完成一场“危机公关”,似乎更容易达到这件事所需的那种平衡感。

但是,诺奖再一次令他们失望了。

“我们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选择深表遗憾。”结果发布的当日,“美国笔会”主席、小说家珍妮弗·伊根(Jennifer Egan)公开发表了一篇声明以表示他们对于瑞典文学院选择彼得·汉德克而感到的震惊。“他(彼得·汉德克)利用自己的公众影响力来削弱历史真相,并向犯下种族灭绝罪行的人提供公开援助,比如前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和波斯尼亚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我们反对这一决定,即一名不断对记录详尽的战争罪行提出质疑的作家,却因他在‘语言学上的独创性’而获得赞颂。”她进一步表示,“在当今这一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独裁者纷纷崛起、虚假信息遍布全球的时代,文学界理应推举出更好的人选。”

包括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哈瑞·昆祖鲁、历史学家奥兰多·菲格斯、哲学家齐泽克在内的众多知识分子随之表示了相同的不满和愤怒,认为将这一殊荣授予一个“否认种族灭绝的人”是可耻之举。

这一切都来自于彼得·汉德克对南斯拉夫问题所持的政治立场,其最具代表性的载体是他发表在上世纪90年代的《梦想者告别第九王国》《多瑙河、萨瓦河、摩拉瓦河和德里纳河冬日之行或给予塞尔维亚的正义》以及《冬日之旅之夏日补遗》三篇游记观察。游记中,汉德克通过亲身的观察和体验描述了南斯拉夫解体后的现实——一种与西方主流媒体那些铺天盖地的报道中完全不同的现实。同时,他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痛恨,对正义的期盼,对遭受战乱的平民的同情,以及对西方人道和正义假象的嘲讽与憎恶。他反对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并在2006年参加了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的葬礼。这大致就是他被冠以“米洛舍维奇政权的同路人”的由来。

彼得·汉德克曾说:“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反对我。我第一个站出来说,我们也应该听听塞尔维亚族的声音。但他们说塞族是邪恶的,当时的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那么多人针对我,是大家都受到了主流媒体的左右,他们的报道是听从了一边倒的政治家的摆布,而民众对这件事情并没有一个非常独立的见解。”汉德克说,“西方主流媒体所操控的对作家进行的攻击一直就有,‘二战’之后实施的就有三个,针对马丁·瓦尔泽、君特·格拉斯,还有我。”

如今,西方主流媒体再一次集体发声,与曾经的声音如出一辙。因而,汉德克在得奖后接受法新社等几家媒体的采访时说,瑞典文学院做出的这个选择“非常勇敢”,他感到了一种奇异的、不真实的自由,“就好像我是清白的”,对他来说,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相比之下,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获奖——“没什么问题”,这是《纽约时报》给出的评价。但它同时指出这个结果在波兰内部将要掀起的波澜,评论称,获奖在别国可能是巨大的荣誉,但此次在波兰却是巨大分歧。因为在一些人看来,托卡尔丘克是一位会讲故事、妙笔生花的作家,她描写了波兰20世纪悲惨却鼓舞人心的历史。但在另一些人看来,她却是一个叛徒。理由是,托卡尔丘克曾在2015年的一次电视采访中,就部分波兰人对本国曾压制国内少数民族、残害犹太人等历史黑暗面予以否认的态度表示了明确的反对。这令一直积极参与国内事务的她遭到了批判,在政坛和民众的指责声中,她甚至遭受到死亡的威胁。2014年,波兰出版商表示被迫为她聘请了保镖。10月13日波兰举行大选,评论认为,在此三天前刚刚宣布的诺贝尔文学奖,恰恰给了各个阵营可以利用的时机,拿这位刚刚蜚声国际的本国作家进行政治宣传。

齐泽克近日在《卫报》上公开表态:“2014年的时候,彼得·汉德克呼吁我们废除诺贝尔文学奖,说这是文学中的错误典范。今天,他获奖的这个事情倒真是证明了他说得太对了。”他讽刺道:“今天发生在瑞典的事情是:一个战争罪行的辩护律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那个国家充分参与了时代英雄朱利安·阿桑奇的行动。这个事情的本质是:不是把文学奖颁给了彼得·汉德克,而是把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阿桑奇。”

2014年,汉德克的确曾经公开呼吁取消诺贝尔文学奖,认为它不过是虚假的文学经典化,只能引起一时的关注以及各大报纸的六个版面报道,而诺奖的评委大概根本就不读书。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现在也依然是这样,诺贝尔文学奖存在的价值是不断遭受质疑的,人们习惯先于文学的艺术性而在其他层面解读它的选择,质疑它为政治或其他艺术以外的因素左右,乐于诟病它在各种“平衡”上所做出的努力,地域、国别、语言等等。2018年,当众所周知的丑闻背后又爆出当事者曾被指控先后7次向博彩公司泄露诺贝尔文学奖名单牟利时,这个奖项几乎彻底被看作一种游戏,一个热闹。它带来了什么?一场热销,一笔版税,还是一个阅读的契机?——根据相关的统计,大概只有半年吧,就再没什么人会到书店特意寻找诺奖作家。

而现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选择使我们有理由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它的苛刻,认真地接受这一次它带我们体验的文学的艺术性、试图消除狂妄与偏见的看待世界的视角,以及不只是关于阅读的,也是重新审视历史的契机。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时间与记忆:过去为什么重要

  •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狗,鬼獒青狼獒屈居

  •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世界上最高的雪人 耗时一个月完成建造

  • 生命与自由

    生命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