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 正文

癌症新疗法

2022-04-27健康 编辑: huazhu

如何在治疗中最大获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主任医师李峻岭的“敌人”,是我国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在诊室里,有一个话题他必须和病人谈清楚,那就是对疾病的预期。李峻岭总会给病人讲两个数字:一个是生存期的中位数——这是科学理性、实事求是,一个是最好的病人情况——这是给信心、给希望。根据他的经验,大多数刚刚确诊的病人都比较悲观。他们认为,自己会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迅速溃败,但很可能,他们有能力打一场真正的持久战。

癌症治疗的三大基石——手术、化疗、放疗——都在进步。2003年5月,易瑞沙(药品名:吉非替尼)获批进入临床,用于治疗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标志着肺癌治疗进入靶向时代。通过辨识基因靶点,人类得以对癌细胞进行精准化打击。在最近的10年里,“免疫疗法”成为最热门的词。以O药(纳武单抗,Nivolumab)和K药(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激活人体的免疫细胞,对癌细胞发起猛攻。研究显示,根据生物标志物筛选,癌细胞PD-L1表达大于/等于50%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K药,5年生存率超过了30%,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过去,Ⅳ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大约1%。

 

 

肺癌的变化是一个缩影。“谈癌色变”的时代虽未过去,但在过度的悲观主义和过度的乐观主义之间,今天的癌症治疗正处在一个中间地带:使用新疗法、新药物赢得时间,等待未被发现的一线生机。在这个现实面前,如何实现癌症治疗的最大获益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病人的获益并不仅仅依靠技术的进步,癌症治疗的思路和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各种疗法“百花齐放”的今天,各个科室的医生都可以拿出他们专业范围内的“最优选择”,但这种选择对一个患者来说却未必是最优的。“没有外科切不下来的手术、没有放疗科放不了的部位、没有内科做不了的化疗。”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晓东说,“但是,患者是否在你的治疗中获益?”多学科诊疗正在中国逐步推广,打破学科之间的障碍,让医生全面了解一个患者的病情,能让医生把控每一种治疗方法的真正治疗时机和时间窗口。

病人的获益也不仅仅靠生存期的数字来衡量。癌症不仅是一种疾病,也意味着一系列“疾痛”:既包括呕吐、疼痛、厌食等躯体症状,也包括焦虑、抑郁、谵妄、幽闭恐惧等精神症状。一些病人虽然被治愈,还须面对癌症和治疗带来的身体残障。过去,癌症治疗关注于对恶性肿瘤的消灭,对患者的痛苦缺乏关注,但今天,当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有机会长期存活的时候,生存期不再是衡量癌症治疗水平的唯一标准,提高生活质量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课题。

癌症的治疗还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面对恶性肿瘤,并没有一种确切的、完美无缺的治疗方案。而当医学到达它的边界,人们又应当为生命的存续付出多少代价?

在诊室里,李峻岭常常邀请他的患者和他一起看电脑里的影像学诊断资料。“我会说,我们来看看,这里长了一个东西,我觉得可以怎么做。就好像我和病人之外,疾病是我们共同面对的第三方。”这是李峻岭所期待的一种理想状态。医患之间,科学与理性被尊重,信任和理解被交换,权利和责任被共担,在这个状态下,我们才可能做出最好的抉择。

大家都爱看
癌症新疗法癌症新疗法 我们如何拥有理想身体我们如何拥有理想身体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

Copyright © Www.321455.Com 好日子,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