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世界新闻自由日,写下你印象最深的记者名字?

作者:admin 2021-05-06 我要评论

今天是5月3日,世界新闻自由日。这个日子由联合国大会1993年宣布设立,除了评估世界各地的新闻自由状况以外,也是一个向履职过程中丧生的记者致敬的日子。 在世...

今天是5月3日,世界新闻自由日。这个日子由联合国大会1993年宣布设立,除了评估世界各地的新闻自由状况以外,也是一个向履职过程中丧生的记者致敬的日子。

在世界各国,记者节的日期并不一样。韩国的记者节是4月7日,主要源于1896年4月7日在朝鲜创办的第一家民营报纸《独立新闻》;俄罗斯的记者节则是10月1日,届时将会由记者联盟向获得“自由新闻金币奖”的记者颁发奖杯和证书。而中国的记者节则是11月8日,说起来,《三联生活周刊》的前身是《生活周刊》,由邹韬奋在上世纪20年代创办。他本人不仅仅是著名出版家,也是一位著名记者。当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时,他就曾以不畏权势,敢讲真话的特点被新闻界称为“韬奋精神”。

追求真相一直是记者的职责所在,而“战地记者”作为记者群体中的特殊存在,自然背负着更为严峻的责任。

事实上很多作家、政治家都曾是有勇有谋的战地记者。首当其冲的就是海明威,他加入美国红十字战地服务队,去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在此期间,他身上中过237块弹片,头上缝过57针;另一个人物则是丘吉尔,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就来源于其踏入政坛之前的战地记者经历。1953年,他也凭借《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就我个人来讲,玛丽·科尔文(Marie Colvin)是我心目中的“战地玫瑰”。作为《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战地记者,在职30年内,她报道过无数战争——从斯里兰卡到前南斯拉夫,从伊拉克到利比亚。哪里有战场,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2001年,她在斯里兰卡采访内战,当时斯里兰卡政府禁止外媒进入北部地区,而科尔文突破禁令,未经批准闯入禁区采访,但在潜返中央政府管制区时遭遇榴弹炮袭击,失去了左眼。在2018年上映的传记电影《私人战争》中,科尔文失去左眼的过程则主要以其“鲁莽”“不听劝”作为支线表现她的性格特点。

但不管如何,即便付出了失去一只眼睛的代价,也未能阻止科尔文重返更危险的地区。2011年,她成为了最后一位采访卡扎菲的记者。2012年,科尔文潜入叙利亚国境,逗留在霍姆斯西部临时搭建的新闻中心。2月21日晚,科尔文通过卫星电话分别向BBC、CNN等新闻台报道当地情况。2月22日,这一新闻中心被叙利亚军队攻击,科尔文与法国摄影记者雷米·欧赫利克在逃离时被火箭炮击中,二人身亡。

后来各家媒体报道,那次炮击是叙利亚军队故意为之,目的要杀掉“任何踏足叙利亚领土的记者”以阻止平民死亡的报道披露。

科尔文至死都在恪守战地记者的“律令”:如果你无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真相告诉世界。

如今的世界,所有人还在与无形的病毒作战,所有曾经/现在去往现场为人们带来一手信息的记者都值得尊敬。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红星耀东方

    红星耀东方

  • 重走仰韶时代考古现场

    重走仰韶时代考古现场

  • 中国西北行

    中国西北行

  • 郑州的容灾能力

    郑州的容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