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回到古代印度,看看佛教最初的样子

作者:admin 2019-11-04 我要评论

大家好,我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王云,很高兴有机会给大家介绍 印度早期佛教美术 。 在进入主题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聊聊 印度 。我个人因为教学和研究的需要...

大家好,我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王云,很高兴有机会给大家介绍印度早期佛教美术

在进入主题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聊聊印度。我个人因为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多次前往印度。我了解的印度是什么样的呢?它是一个非常崇尚正义的国家,而且是一个自然生长起来的国家,人和动物自然相处;在文化上有它非常高贵、从容的一面。

主讲人在印度太阳神庙前 

在历史上,印度也曾经是我们的“西天”,是法显、玄奘等高僧徒步去过的地方。以佛教为首的印度文化,在古代对中国产生过非常深远的影响,只不过在今天我们对这些已经习以为常,今天中国人对古代印度的记忆也已经模糊了。在普通中国人的心中,今天的印度往往变得比欧美更为遥远,似乎更前去旅行。实际上我想说,印度并不远,就在喜马拉雅山南边。我们需要了解印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了解印度,才能更为深入的了解我们自己。

印度泰姬陵

印度人生活的这片土地,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里,他记载是“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玄奘《大唐西域记》卷第二)。“三垂大海”就是说它南面临着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北背雪山”也就是北边是喜马拉雅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这个就非常好理解了。

不过这样的一个地理条件看似封闭,但其实它历史上并不封闭。

古代印度地图 王镛 绘

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是外族入侵印度的一个门户。在公元前2世纪,印度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的中转站,连接着中国与地中海。公元前2500年-前1500年,在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印度最早的文明——印度河文明。之后,在公元前1500年-前600年,伴随着雅利安人的入侵,印度文明的中心逐渐向东转移,进入到恒河流域。随之兴起的三大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则为印度艺术提供了永恒的主题。之后印度又多次被外族入侵、历经了苦难,不过印度始终从容、自信,每一个历史阶段,它都在融合外族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向世界奉献了自己最优秀的文化成果。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印度的历史。总体来讲,印度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被入侵的历史。印度和中国一样拥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王朝更迭非常复杂,把握起来看起来比较困难。但实际上印度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印度河文明时期(前2500-前1500)。这个文明的主体是土著的印度人——达罗毗荼人创造的文明。

现代雅利安人与达罗毗荼人

第二个板块:古代-中世纪(前2000-1500)。从雅利安人入侵开始,来自西方以及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波斯人、希腊人以及贵霜人,他们带来的游牧文化与印度土著的农耕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印度古代到中世纪的文明。这个文明的核心就是雅利安人的游牧文明和达罗毗荼人的农耕文明(生殖崇拜)融合的结果,延续时间也比较长。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早期佛教文化,就是这一段文明的产物。

在古代和中世纪,印度人自己建立的统一王朝只有两个,一个是孔雀王朝(前321-前185),一个是笈多王朝(约320-550)。接下来的贵霜王朝(公元1世纪-3世纪-4世纪后半期)其实就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所讲的大月氏。

阿育王像 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 

阿育王(Ashoka,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他的统治时期是古印度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也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

笈多王朝结束之后,印度进入小国林立的中世纪时代,主要是以印度教和耆那教为主,佛教在印度的兴盛时间要在中世纪之前。佛教从孔雀王朝开始向外传播,在贵霜王朝得到了进一步长足的发展。笈多王朝佛教继续发展,但实际上笈多诸王是信奉印度教的,也有一些国王信奉耆那教,只有波罗王朝的国王信奉佛教。这时候佛教在印度本土已经极为衰落了。

总体来讲,佛教在印度的主流文化当中占统治地位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属于旁枝末流,占主流地位的始终都是印度教文化。

第三个板块:穆斯林文明时期(12世纪末-18世纪中期)。12世纪末,穆斯林势力入侵之后,印度出现了德里苏丹王朝、莫卧儿王朝,印度的主体文化也随之变成了穆斯林文化

第四个板块:近现代西方文明影响下的印度近现代文明(18世纪中期后)。18世纪中期英国人入侵之后,为印度带来了西方的近现代文明,印度本土的文化艺术也在西方近现代意识的影响下,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形态的转化。

印度国旗

总之,印度虽然在历史上多次被外族入侵、历经了苦难,但印度仍是非常从容、自信的一个国家,我们从印度的国歌,也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文化自信。印度国歌是由泰戈尔作词、作曲的,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可以体会到泰戈尔的那种文化自信。歌词其实非常简单,是一首送神的诗,歌颂护佑着印度山河、护佑着这块土地以及人民的大神。我们可以想,当时印度经历了被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之后,泰戈尔还能创作出来那样的作品,是非常的难得的。印度的国歌我们翻译成《人民的意志》,实际上我觉得翻成《人的意志》更合适。

下面我们来看印度早期佛塔。其实建塔的习俗,是普遍存在于印度古代社会之中的。耆那教徒建塔,普通的贵族为了纪念自己的亲人也会建塔。我们今天主要谈佛教里的塔,也就是佛塔。

桑奇大塔(1号塔、北门)前公元3-公元1世纪初

据佛经记载,佛陀在世期间,给孤独长者就曾经为佛陀建造过塔,是一座发爪塔。佛陀在俱什纳加尔城外的娑罗双树间涅槃后,末罗族人按照转轮圣王的葬仪规格,用香木火化了佛陀的遗体。火化之后,末罗国的七个邻国的国王闻讯就派兵包围了俱什纳加尔,要求平分舍利。婆罗门多纳从中斡旋,把舍利分成八份,由八国建塔供养。多纳分得舍利罐,后来的孔雀族人分得炭灰,也建塔供养。这就是著名的“八王分舍利”的故事。

之后相传在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皈依佛教后,开取最早的八座佛塔当中的七座,把其中的舍利取了出来,敕建了八万四千佛塔。当然“八万四千”是一个形容词,形容建造了很多佛塔。此后直到12世纪末,佛教在印度本土衰亡为止,印度人建造佛塔的活动一直没有中断,因此今天我们在印度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各种各样的佛塔。

不同时期的佛塔,具有不同的宗教和社会背景,形制也不尽相同。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主要是建造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3世纪、印度现存最早的一批佛塔。这一批佛塔开启了后世印度佛教美术的先河,摸清了它的内在逻辑,后世很多佛教美术的问题也就容易理解了。而且这一批印度早期佛塔,从形态上看,跟大家熟悉的、在中国常见的楼阁式的佛塔区别很大。不过中国的佛塔是对印度佛塔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要深入了解或研究中国佛塔,就必须了解印度早期佛塔。

小雁塔,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座密檐式砖木结构佛塔,始建于唐代景龙年间

我个人关注佛塔问题,有一些具体的契机。首先是我在学校讲印度美术课程,印度古代早期佛教美术就是围绕印度佛塔展开的。西方学者也是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我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介绍他们的观点,可是他们的观点有很多令我感到极为费解、很多想不明白的地方。

还有一个重要契机,就是我们曾经请日本学者宫治昭先生来中央美院做过讲座,这个讲座当时由我担任翻译,我就更为深入地接触到了印度早期佛塔的问题。也是因为这一系列讲座,让我感受到了早期印度佛教美术和佛塔研究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于是从2012年开始的5年间,我持续关注这一问题,最终完成了对于印度早期佛塔的研究。接下来我就是按照自己的研究框架,给大家介绍一下印度早期佛塔。

巴尔胡特佛塔塔门与围栏,公元前1世纪初

主要是分两部分,从佛塔的主体到佛塔周围的围栏——佛塔主体象征什么?它有什么含义?人们为什么要建造佛塔?佛塔的围栏又体现了什么?佛教产生在公元前的6世纪,在印度大地上属于一个后起的宗教信仰,它跟印度土著信仰之间的联系在哪里?围栏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印度土著的神灵,药叉女、蛇神等等,这些土著神灵在佛教美术当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都是要和大家仔细分享的一些问题。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2019年度生活方式:青春崇拜

    2019年度生活方式:青春崇拜

  • 炸炫

    炸炫

  • 国潮

    国潮

  • 不为铭记,谁会跑这100英里

    不为铭记,谁会跑这100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