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无处安放的中年好奇心

作者:admin 2020-06-22 我要评论

文/冒茜茜 全职八年、年近不惑的我,想上学。可似乎没有适合我上的学。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进行一番搜索,就会发现,面向如我这般已经脱离校园有些时日的中年人,...

文/冒茜茜

全职八年、年近不惑的我,想上学。可似乎没有适合我上的学。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进行一番搜索,就会发现,面向如我这般已经脱离校园有些时日的中年人,最热门、最容易选择的是MBA这类课程。虽然这恰好与我曾经的专业和职业相关,但并不是每个中年人都有“跻身于管理层”或“结识有识之士”的意愿。现在的我,想学习一些曾被忽略、似乎并无实际用处,却能满足好奇心的课程:比如历史、比如哲学、比如地理、比如一些古老的语言。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心仪的课程表,里面安排了拉丁语、西方哲学基本研究、古希腊研究,甚至还有军事理论。兴致勃勃地打开招生简章,才发现原来人家要招的是应届高考毕业生。也就是说,如果想到这里去上学,我得再参加一次高考。想想,除了英语有点把握,其他的都已荒废多年。

传统应试的道路走不通,我开始尝试网络课程。我在各大网站注册了会员,开始孜孜不倦地听自己感兴趣的课。记得选择的第一个课程是一所国外大学的基础哲学课。每节课都是先听一遍课程内容,再对着提前打印好的讲义反复听几遍,还是不懂的,再查找译文。刚开始的时候很高兴,觉得这种学习方式时间灵活,又能跨越地理障碍,更有机会见识到名牌大学、顶尖教授的风采。可时间久了,在线学习的弊端也逐渐凸显:一是零敲碎打的课程实在缺乏系统性。一个学科的课程设置是个高屋建瓴的事情,绝非个人兴趣所能及。二是互动太少——没有同学,没有小组讨论,没有集体项目……也就没有了交流的乐趣和想法的碰撞。

想来想去,似乎唯一能再试一下的,就是去大学蹭课了。于是摸清附近大学的教室分布,弄到心仪专业的课程表,购入同样的书籍教材,早早地进入教室,独坐于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混杂于形形色色的学生中——听课。可我对此总是觉得有点别扭,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害臊。我想起了自己读大学时,偶尔去我班里听课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我认真地想回忆起当时的自己对他们的看法: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能一直坚持下去。

也不是不理解:好钢用在刀刃上。最好的师资,应该投入在最具潜力的学生身上。和20岁不到,能连打好几场球还觉得不过瘾的年轻人相比,我这种已经开始研究养生的中年人,实在没有什么优势。作为一个中年人,脑力的巅峰期显然已经过了。

可我也觉得,中年人有中年人的优势。特别对于一些人文学科,人到中年,有过切身实践的感受体会以及由此产生的学习兴趣,和年轻时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说年少时候的那种学习,更多的是从书本的单向输入,那中年时候的学习则应该是包含了更多碰撞和验证的过程。

年少时和朋友们聊“以后的生活”,很多人都会选择“再去读书”,仿佛那是一个美好归宿。可真到了这一步,才发现实现起来不容易。我们有那么多针对婴幼儿的课程,有那么多刺激消费的方式,可一个中年人的好奇心,却依旧有点无处安放呢!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读者来信(1091)

    读者来信(1091)

  • 在菜市场感受生之乐趣

    在菜市场感受生之乐趣

  • 隐于虚拟

    隐于虚拟

  • 脚语

    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