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疫情虽在,是时候复工了

作者:admin 2020-03-02 我要评论

2月23日,一名商场服务员在等顾客时整理妆容。 如果经济活动迟迟无法恢复正常,中国经济到底会遭遇多大的伤害呢? 从消费来看,大量人员减少外出活动,除了最基...

2月23日,一名商场服务员在等顾客时整理妆容。
 
如果经济活动迟迟无法恢复正常,中国经济到底会遭遇多大的伤害呢?
 
从消费来看,大量人员减少外出活动,除了最基本的消费之外,其余很多非必须的消费支出都大幅减少。即使最近部分人群开始走出家门,很多商家由于员工没有返岗,也无法给消费者提供足够的产品。也就是说,无论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都同时出现了萎缩。
 
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已经成为第一大引擎,去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58%,如果疫情造成消费引擎长时间减速,对于中国经济的冲击不言而喻。疫情爆发之后,很多人都认为重灾区主要集中在旅游、餐饮等行业,但事实上,疫情的冲击范围之大超出想象。今年2月上旬,国内的汽车销量下降了92%,汽车是我国消费领域的传统大宗消费品,汽车销量的雪崩,可以看出疫情的冲击力到底有多强。
 
2月14日,一名商场工作人员在商场门口检查顾客体温。
 
从投资引擎来看,我国投资的三大主力是制造业、基建和房地产,这三大行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在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都很难做到快速满员复工。比如郑州富士康,厂区员工人数高达二三十万人,大规模复工无疑潜藏着较大风险。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富士康的员工迟迟不愿意返岗复工,以至于苹果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受到疫情影响,全球iPhone供应紧张,截至3月份的季度营收目标将无法实现。
 
从出口来看,最近几年,中国原本就面临较大的产业转移压力,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已经承接了很多原本属于中国的外贸订单。在疫情期间,如果中国出口企业迟迟无法复工,全球产业链可能会向东南亚以及非洲等地加速转移。一旦产业链被替代,就很难再重新回来,很多出口型企业将遭受永久性伤害。
 
 
如果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引擎都受到拖累,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也就可想而知了。经济增速下滑,很快就会通过企业层面传递到个体,大部分个人都将感受到这场疫情带来的切肤之痛。
 
2月22日,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职工乘坐“返岗直通车”,从家乡直达厂区,准备复工复产。
 
最近,很多行业裁员降薪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疫情对普通民众的经济伤害已经浮出水面,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目前为止,疫情爆发也才一个月时间,应该说,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流才能够勉强支撑,裁员降薪的还只是少数,大部分企业选择和员工共克时艰。
 
但是,一旦经济停摆时间延长到2个月甚至3个月,这将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现金流极限。按照清华和北大最近的调研,有85%的中小企业现金流最多能支撑3个月。为了减轻成本压力,换取活下去的时间和空间,到时候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裁员降薪。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一两个月才是真正的至暗时刻,如果不能及时复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个体面临收入下降甚至失业的风险。
 
 
目前我国就业总人口为8亿多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口约为4亿多,在城镇就业人口中,有3亿多人的就业由民营中小企业贡献。假设有80%的企业能够及时复工,剩余20%无法及时复工的企业裁员5%,对应的失业人口也高达300万人左右。由此也可以看出及时复工的紧迫性,复工的进度越往后推,企业被拖垮的概率越高,裁员的比例也就会越高。反之,企业复工越快,裁员的压力就会越小。
 
截至2月21日,山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华东地区复工率都超过70%。
 
疫情之下,民众还可能不得不面临通胀风险。去年猪肉价格带动物价大幅上涨,去年年底的CPI指数一度高达4.5%,创下8年多的新高,很多人原本以为今年猪肉价格回落,物价形势会有所好转。但是,今年的物价还是来了一个“开门红”,1月份的CPI指数大幅上涨了5.4%,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对于物价的超预期上涨,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是“主要是受春节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因素影响。
 
一直以来,控制通货膨胀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展望新年工作时,都会重点列出一个通胀目标,比如3%。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控制通胀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如果发生严重通胀,不仅会影响民众的正常生活,甚至会诱发社会群体性事件。
 
 
而从需求来看,虽然全国人民大规模隔离减少了消费需求,但是对最基本的食品需求并不会有任何减少,甚至可能还会大幅增加。在我国的CPI构成中,食品占据最大的比重,食品价格的上升,往往是物价上涨的最大动力来源。
 
2月19日,北京的一家主食商店提供“无接触”式服务。
 
疫情爆发之后,为了缓解企业压力,货币政策也开始有所松动,这也会为物价上涨注入动力。按照货币学大师弗里德曼的说法,所有的通货膨胀,归根结底都是货币现象。在去年货币政策相对紧缩的背景下,我国的物价指数在年底还创出了8年新高,如果今年货币政策由紧转松,再叠加疫情期间供应不足,物价会上涨到怎样的程度呢?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普通人因为疫情遭遇了降薪甚至裁员,最后还要面临物价大幅上涨,这将是怎样的生存压力?
 
从疫情防治的角度来看,当前大规模复工肯定会有潜在风险,只有等到疫情完全得到控制才是最安全稳妥的办法。但无论是对中国经济,还是每个微小的个体,都无法承受如此长时间的等待。学会和疫情相处,在疫情下生存,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无奈但现实的选择。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三月起房贷利率二选一?到底该怎么选?

    三月起房贷利率二选一?到底该怎么选?

  • 疫情虽在,是时候复工了

    疫情虽在,是时候复工了

  • 准备复工

    准备复工

  • 北京家政工:无法返京,无处隔离,无工

    北京家政工:无法返京,无处隔离,无工